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頁

越談越近,話題由大到小,逐漸轉到了個人。胡林翼給左宗棠提了個醒,先肯定他為人很好,&ldo;能以誠心相與&rdo;,再批評他&ldo;慮事太密,論事太盡&rdo;,&ldo;出言著邊際&rdo;。翻譯成白話,就是事情想得總是過於細緻,而評價事情偏激,總過於絕對,說話口氣大,思維太發散,讓人摸不著頭腦。左宗棠全部接受了,認為&ldo;切中弊病&rdo;。

但左宗棠與胡林翼都沒料想到,好得跟一個人似的哥倆,這次交流,發生了一個根本分歧。胡林翼以自己這些年來的官場實踐體驗,私下告誡左宗棠:做人要注意收斂,得學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左宗棠直通通地看著胡林翼,很不以為然。他說:我民間書生一個,如果也講究趨利避害,觀點模稜兩可,那跟官場上投機取巧的那些人,還有什麼區別呢?這好像不是一個有血性的男子漢應該做的事啊!(&ldo;則未免如官場巧滑者流,趨避為工,模稜兩可,似非血性男子所應出也。&rdo;)

他們都還沒有預料得到,未來發展,正在這時開始玩大翻轉:左宗棠貌似在騎驢,其實在騎馬;真正在騎驢的,是跟胡林翼一樣已&ldo;科考取官&rdo;的進士。

左宗棠現在這種流落於草野民間、自學自問的提升素質方式,進步到底有多大?我們從後來的自學成材的毛澤東身上可以得到輔證。[2]

毛澤東年輕時的學習經歷,與左宗棠幾乎完全一樣。他們共同關心&ldo;輿地學&rdo;。毛澤東沒有像左宗棠專門研究農學,但他有多年種田經歷,專門在廣東與湖南辦農民運動講習所。

這種沒有官場看得見的名利誘惑,為讀書而讀書的方式,內容的枯燥程度、需要堅守的毅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

左宗棠做到了。

在自學環境裡鍛鍊出來的人,有他固定的特點:實踐中去成就大業時,只能做一把手,不能做二號首長。不只是因為這種學習、思想都十分深刻,甚至有點怪異,愛好劍走偏鋒,跟他人總合不上。關鍵是,這種自由散漫環境裡薰陶出來的人,已經無法適應條框管制的生活。他會是一個好的開創者,同時又是一個差勁的執行者。思維方式,與科班渠道學出來的人,已經搭不上調。

這是一種高風險與高回報的讀書方式,適合做獨當一面的職業經理,不適合立志做員工的人。左宗棠與毛澤東做事表現出來的個性,都鮮明地體現出這些特徵。

左宗棠自己也很清楚。 1856年,他給胡林翼寫信說:&ldo;弟才可大受而不可小知,能用人而必不能為人用。&rdo;老弟我的才能可以擔當天下大事,但卻不能被派去做知縣;可以用好天下的人才,但一定無法被別人指揮。

現在,左宗棠還在繼續研究他那看上去暫時還毫無用處的輿地學。

進了陶家,他才笑話自己,小巫見大巫了。以前在地攤上買的那些書,怎麼可以與兩江總督的藏書並論?這裡真正是知識太平洋,有大型的《圖書整合》,有《康熙輿圖》,有《乾隆內府輿圖》。這些書,內容龐大,細節繁多,一頭扎進去,沒有個七八年時間,根本讀不懂,搞不透。

也是老天成全,左宗棠在陶家,剛好需要8年。必須要這麼久,七歲的小女婿陶桄才能長成人。成全人生得靠偶然,應了俗話&ldo;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努力&rdo;。

透過這8年的辛苦閱讀,左宗棠發現,自己以前&ldo;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rdo;的口氣,太狂傲了。真正懂得多了,左宗棠沉默下來,不作聲了。

幾十年後,他回憶起這段日子,自嘲說:&ldo;三十以後,讀書漸多,閱世漸深,知區區之存於心中,自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