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美好明天》講述的是對貧富差距、金錢對人的異化作用、資本操縱科技掌控人們生活、人變成資料的擔憂。相比於『靈魂』而言,顯然能夠引發更加廣泛的共鳴,內涵也更加深刻。」
「而國內的很多人因為對坎城的不瞭解,本能地認為國內的片子本來就不會太符合那些評審團的口味,所以拿不到金棕櫚也很正常,這絕對是一種誤讀!」
「在我看來,相比於《靈魂的旅途》,評審團應該也非常看好《美好明天》,根據小道訊息,金棕櫚獎實際上經過了三輪投票才最終決出。」
「顯然,看似塵埃落定的頒獎,實際上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也有著許多波折。」
「考慮到《美好明天》已經獲得了評審團大獎,也就是事實上的主競賽單元第二名,那麼這三輪投票中,《美好明天》肯定也有一席之地。」
「所以我才會提出最開始的那個問題,為什麼《美好明天》沒有拿到金棕櫚?」
「如果你認同以上的條件,那麼請繼續往下看。」
「在我看來,《美好明天》之所以在最後的金棕櫚評選以毫釐之差輸給了《靈魂的旅途》,有兩個原因不容忽視。」
「首先是國際電影節都有的潛規則。眾所周知,這些國際電影節為了爭奪更好的電影資源、更好地維持自身獎項的含金量,會更加偏愛那些在電影節上首映沖獎的片子。」
「一些已經在其他電影節拿過獎,或者已經獲得極高知名度的片子,坎城等電影節往往不會給它們評選資格,因為這等於在用自己的熱度給他人做嫁衣,對那些『親兒子導演』,也就是連續幾年都把自己的電影放在電影節上首映的導演,不公平。」
「除非是特別優秀的電影,才能破例。」
「而《美好明天》恰恰已經在海外地區上映,好在營銷不給力、關注度不高,所以才有幸入選主競賽單元,並憑藉自身優秀的實力獲得獎項。」
「但不管怎麼說,不是在坎城上首映,讓《美好明天》在評審團心中的得分,無形中打了很大折扣。」
「而第二個原因,則主要是我的臆測,我就這麼一說,大家就這麼一聽。」
「其實《美好明天》前面的內容應該都是很符合評審團口味的,但問題在於……大家還記不記得片尾的那個彩蛋?也就是男主角的門口被人扔了一把手槍?」
「至於這個彩蛋到底會不會讓評委們喜歡……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也許沒有這個彩蛋的話,《美好明天》獲獎的可能性會再高上幾分。」
「最後,再說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大家知不知道,1998年也有一部電影獲得了坎城的評審團大獎?也就是在13年前,它獲得了跟《美好明天》一樣的獎項。」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美麗人生》,《la vita è bella》,英文名是《life is beautiful》。」
「而《美好明天》的英文名是《toorrow is beautiful》。」
「時隔十三年,兩部同樣優秀、名字也相近的作品獲得了同一個獎項,冥冥中似乎有某種奇妙的聯絡。」
「而有意思的是,《美麗人生》雖然只是獲得了評審團大獎,在國內影迷中的口碑卻遠遠好於那一年的金棕櫚獎作品。」
「總之,《美好明天》在坎城獲獎,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不過,我們也不要因為只是獲得了評審團大獎而感到惋惜,這部電影絕對比我們想像中的值得更多讚譽,讓我們一起期待『國內影壇之光』的飛黃工作室在未來為我們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第530章 何老師,您真是我的指路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