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個孩子請命去了西域。
其實大明還有很多地方並不如意,但是他們寧願選擇更遠的九州,是因為天高皇帝遠嗎?
或許是吧。
自從老九死後,這些孩子就開始有意識的選擇更遠,更偏僻的地方,這些地方更窮,也更加的人煙稀少。
秦墨突然意識到,或許,那一次的事情太過讓他們畏懼。
可遠離就有用了嗎?
秦墨苦笑了起來,這些孩子去那些遙遠的地方,就意味著,他們已經放棄了自己的權力。
秦墨無奈,只能在請命書上寫下了同意兩個字。
時至今日,天心,風哥兒,火麟兒,三人已經成勢力。
牛犢子在鴻臚寺嶄露頭角,他並沒有爭奪皇位的想法,即便他的舅舅是柴榮。
他和李麗珍的兒子,老十二,秦化,也很明確表示出,自己想要爭一爭大位。
餘著都比較佛系。
像,蘇毗茉婕的兒子,一心想著去蘇毗國。
蘇我幸子的兒子則想去倭州。
他們知道自己在爭奪大位上,並沒有特別的優勢。
秦墨跟方蓴的兒子,則是一心迷醉紫微星門的道法。
跟小高的兒子,則才剛成年。
他們有自己的選擇,從事科研,教育,律法,總之都比較讓人省心。
不讓人省心的也有,天性就比較調皮,也比較懶惰。
秦墨都能理解接受。
一樣米養百養人,他不能要求所有孩子都像天心他們一樣。
或許他們這一代可以維持榮華富貴,但是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是否能維持,全靠他們自己的努力。
自己不努力,就不能怪別人了。
雖然這種做法,可能導致皇族子弟外流,但只要在族內,只要爭氣,還是能重新讓沒落的支脈繁榮起來的。
可以理解為,秦墨逼著他們努力。
因為國家也好,族內也好,都不會養閒人。
隨著東西一統,越來越多的人詬病秦墨定下的國法,因為在他們看來,作用如此廣闊土地的大明,需要更多的皇族來坐鎮地方。
可秦墨卻是反其道行之,依舊嚴格的遵照之前定下的規矩。
秦族有很多人從軍,能夠坐鎮一方的,卻不是很多。
秦墨從來都不會任人唯親。
他或許不能做到絕對的公平,卻能給更多人機會,把持住這個向上的通道。
他絕對不會向另一個時空的大明一樣,讓諸王成為天下動亂的根源,讓百姓成為牛馬。
很多皇帝年輕的時候,的確英明神武,但是架不住上年紀後耳根子軟。
所以秦墨三番五次在族內大會的時候告訴所有人,若不努力,必然會被家族淘汰。
索性還是有效果的,族內的年輕人大多都沒有選擇躺平,而是選擇靠自己去打拼。
因為,秦族能有今天,全都是他們的長輩拼搏來的。
秦墨深吸口氣,突然明白了什麼叫做清官難斷家務事。
他的做法,或許讓很多身邊人不理解。
他們或許不理解自己為何能共苦為何不能共甜。
在糾結之中,時間來到了永安五年夏。
這一年,九州京城傳來噩耗,公孫太后病重,不治身亡。
秦墨頓時悲從心底起,越來越多的長輩亡故,意味著舊時代的帷幕即將徹底拉下。
他回想這麼多年,發生的種種,不由也是淚水滿面。
“縱你私心頗多,卻也沒傷害過我,我不怪你的,真的,沒有那個母親,可以看著自己的孩子不管。
不是所有人都是靖安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