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別人的腦袋,一是把別人的錢財裝進自己的口袋。
孫元起自忖沒有短時間說服他人認同自己觀點的本領。既然梁啟超固執地認為中國需要皇帝,也不願和他較勁,且由著他去。畢竟難得才見上一回,何必為此弄得大家都不愉快呢?當然,梁啟超也不是專程來找孫元起宣傳自己“開明君主**”思想的,犯不著為此抬槓。於是兩人都退了一步,避開此話題,各自說些旅途見聞,倒也其樂融融。
梁啟超找孫元起,除了朋友小聚外,還有就是託他捎些書信、物品到日本和國內。
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中國數千年曆史中,委託回鄉熟人捎東西回去已經是慣例。早先是沒有寄送包裹郵件的民用郵局,只能依靠這種人際關係。等清末有了郵局,大家的習慣一時半會兒還改不過來,老覺得交給郵局不放心,還是朋友親手送達比較靠譜。而且郵局有這樣那樣的弊端,確實讓人不放心,經歷古今兩種服務待遇的孫元起就有更多感慨:
首先,信件傳遞速度太慢,如果你從上海寄信到北京,然後再動身,保證你到了北京,信還沒到;
其次,郵費太貴,最普通幾頁紙的信件也要二十文,要知道,孔乙己“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才不過九文大錢如果超重,那就更不得了,光緒二十五年郵政總局制定的《大清郵政民局章程》明文規定,“若重十二兩(即一磅也)應納銀六十四分(即六角四分也)”;
再次,大物件、運輸不便的東西,郵局不收;
第四,貴重物品可千萬不能交給郵局,丟件率太高;
第五,**的信件更不能用郵局寄,沒準兒郵差比你先知道訊息。信還沒到你手上,留言已經到你耳朵裡了;
……
梁啟超要捎的東西,除了信件、物品之外,最多的是稿件。前文說過,他在橫濱創辦了《新民叢報》,每月發行兩期,作為主編和最重要的撰稿人,每期怎麼能少得了他的文章呢?這時候可沒有qq、電子郵件來傳送,也沒有使命必達的聯邦快遞。次日到達的飛機?現在萊特兄弟正在玩模型呢
即便是在美國,如果想給日本寄稿件,也只能先交到郵局,郵局再交給海上來回漂的郵輪,郵輪靠岸再轉給郵局,郵局分揀之後再依靠人力送達。既然如此麻煩,還不如直接找熟人捎去呢,省時省力又省錢
見友人如此信任,孫元起自然滿口應允。
一路無話。輪船在海上漂了近二十日,終於到達日本橫濱。孫元起牢記囑託,趁著靠岸休息的時間,下船把東西送到報館。有心不帶惹禍包劉斌,可同行沒有一個會說日語的,又確實非常不便。只好勉強帶上劉斌,路上不知警告了他多少遍,劉斌只好答應做回悶嘴葫蘆。
到了報社所在的山下町152番,按了好久門鈴,馬君武才出來開門。見是孫元起送來梁啟超的稿件,馬君武大喜,連忙把師生二人讓進屋裡。
相比上次的喧囂,屋裡明顯安靜許多。坐了片刻,幾乎沒有聽見任何人聲。孫元起心中生疑:“君武,你們報館今天怎麼這麼安靜?哪些學生呢?是不是朝廷的探子來過?”
馬君武放下手中的茶杯:“您是問教育會的學生吧?不少字他們有些回國了,沒有回國的也準備到東北去,配合日軍作戰,所以散了。”…;
“去東北,配合日軍作戰?”孫元起驚訝到目瞪口呆。如果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搞個投票,選舉最痛恨的國家,日本絕對名列榜首。——注意,是痛恨,不是討厭,否則誰能與泡菜國爭鋒?——配合日軍作戰?那不就是漢奸麼
然而劉斌並無反常,馬君武也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沙俄不是在庚子年強佔了我東北麼?在國際社會的干涉下,本來在今年應該退兵的,結果沙俄出爾反爾。據可靠訊息,日本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