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8部分

袁世凱也覺得自己手裡的籌碼有限,只好點點頭:“那老夫就抽空與孫百熙好好聊聊!”

次日早飯後,孫元起在袁世凱及其他內閣成員、袁黨親信的陪同下來到天津火車站,乘坐特意掛搭的花車奔赴北京。自從上車。袁世凱就沒有離開孫元起的包廂。等火車開動之後,眾人相繼離去,他才鄭重其事地對孫元起說道:“百熙賢弟。你我初次見面還是在六七年前,賢弟時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前來拜見掌院學士榮實夫(榮慶),恰好老夫當時在座。老夫便問你君主立憲在大清是否可行。你答道六年以後自會分曉。現在六年過去。天地翻覆,賢弟所言也得以印證。所謂洞燭機先,莫過於此!老夫每一想及,便感慨不已。”

孫元起趕緊答道:“當時在下為形勢所迫,隨口胡言,大人不必當真!”

袁世凱自然不信:“賢弟,現在只有你我二人,出你之口入我之耳。不妨明言。你對當今局勢究竟如何看待?還請不吝賜教!”

孫元起心中一動,緩緩答道:“大清享國近三百年。恩澤綿遠,不幸遭遇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雖然歷經自強運動、維新變法、君主立憲,終至於滅亡。為什麼呢?究其根本,在於君主**不適合現今社會發展需要,所以縱使千變萬邊,依然免不了覆亡的結局。

“如今清室退位,民國初造,永珍更新,正是大有為之機。在下在南京時曾和孫中山先生說過,環顧現今中國,唯有大人您最適合執掌權柄。只要大人你能解除黨禁,速開國會,推行議會共和制,不出賣國家利益,未來三五年間國家必然可以恢復元氣!”

袁世凱道:“當年楊杏城代表老夫與賢弟約法三章,老夫一直銘記在心,不敢或忘!誠如賢弟所言,現在處於民國肇端,百廢待興,尤其是教育事業,亟需擺脫前清的皇權思想統治,體現共和體制的先進。然而能夠影響全國年青學子的,唯有賢弟一人而已。如果老夫僥倖能為全國民眾服務,願以內閣學務大臣一職相待。自今而後國內所有教育事務全由你一言而決,中央政府概不插手!”

孫元起頓時瞪大眼睛:“這——”

袁世凱又補充道:“當然,現在國家內外交困,僅支付各國庚款便顯得左右支絀。各省獨立之後,又不向中央解繳稅款,我們內閣都只能向各國洋行借款聊以度日,教育經費實在睏乏。如果賢弟能夠心憂國家,不忘天下青年學子,可以把四川、陝西、甘肅三省賦稅全部作為學部教育經費,無論盈餘還是不足,中央概不過問。”

這兩個“概不”讓孫元起頗為意動,心中思忖道:我早就有志改革全國的教育制度,只是前清時期有各種勢力掣肘,難以付諸實踐。如果袁世凱真的徹底放權,讓自己放手施為,倒也不負穿越一場!四川、陝西、甘肅三省賦稅也有近千萬兩,與其讓中央移做它用,還不如用來興辦教育。如果全部投入到教育中,想來可以讓全國教育面貌為之一新。

翻來覆去想了片刻,孫元起點頭答道:“如果袁大人能夠遵守之前達成的五條協議,在下願意就任內閣學務大臣之職!”

“好極!”袁世凱擊掌讚道,旋即又愁眉緊鎖:“百熙你應該知道,南方民國政府為了自己利益,極力主張實現共和之後定都江寧。江寧雖是六朝古都,但也是亡國之都,定都此地的王朝除了東晉享國逾百年外,都是數代而亡,非常不祥。民國以共和為宗旨,為天下萬民謀福利,當千秋萬代,怎麼能定都南京呢?

“京師則不同,明、清定都於此皆有過二三百年,足見王氣旺盛。而且此地北近沙俄,東瀕臨海,邊疆稍有風吹草動,京城便為之大震。明朝遷都於此,便是想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警示後來帝王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所以國家才能享祚長久。為國家安危長久計,定都實在莫過於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