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衛國賢大夫,是得道高人)求教:“如今有這樣一個人,他天生兇殘嗜殺,如果對他不用勸導管教,就會危害我們的國家;對他加以勸導管教,就會威脅到我自身。他的心智剛好足以發現別人的過失,而不能認識自己的過失。像這樣的人。我怎麼應付他呢?”

蘧伯玉說:“問得好啊!警惕!審慎!端正你自己!表面上最好遷就他,內心裡則多存疏導之意。即便這樣,這兩種態度仍有隱患。遷就他,但不要陷得太深;疏導他,但不要太明顯。遷就如陷入太深,便會跟他一起墮落毀滅;疏導得太明顯,將會被他認為你在爭名求譽,從而會被他當成眼中釘、肉中刺而招致災禍。他如果像個不懂事的孩子一樣,你也像個孩子好了;他如果大大咧咧,你也大大咧咧好了;他如果無拘無束,你也無拘無束好了。做到這一步,也就沒有什麼隱患了。

你不會不知道螳螂吧?它憤然舉起自己的胳膊去阻擋車輪前進,卻不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那本事,正是因為它拿自己當回事了,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太高。警惕啊!審慎啊!即便你從教誨他的善意出發,時不時展示展示自己的才智,想用這些觸動他,引導他向好的方面;但你也許忘了,你這樣已經差不多等於在做舉起手臂擋車的螳螂了!

從這段文字裡可以看出道家對待世事的態度。好像有點同流合汙、圓滑處世的意思,但也不盡然。漢朝的東方朔似乎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漢武帝一生殺人不少,自己的親生兒子都被猜忌,最後也被逼死,但東方朔進諫時卻能逗得漢武帝既開心又達到其目的,像阻止漢武帝大肆奢費擴建上林苑,還有指責漢武帝姑母劉嫖的男寵董偃等事情都是要有非凡的勇氣,漢武帝稍不高興就可以讓進諫的人掉腦袋,但是東方朔卻以“形莫若就,心莫若和”的方式令漢武帝有所醒卻沒有禍加於身,也著實難得。說來,東方朔給漢武帝吃的是糖衣藥片,雖然本質是苦口的,但是他用自己詼諧滑稽的方式讓漢武帝咽得很痛快。怪不得神話故事中說東方朔後來跟了東華帝君為仙,道號曼倩(《西遊記》中就寫過,還和孫悟空吵了兩句嘴),又有東方朔偷王母娘娘蟠桃等故事,看來東方朔還是有很濃的道家味的。

道家一向都是在玩世,保身好像是第一位的,道家決不鼓勵去死諫無道君王,也不像儒家一樣十分推崇寧折不彎,知不可為而為之。

《射鵰英雄傳》中寫郭靖聽了范蠡避世保身、遨遊五湖的事蹟後這樣說:“范蠡當然聰明,但像伍子胥與文種那樣,到死還是為國盡忠,那是更加不易了。”黃蓉介面道:“不錯,這叫做‘國有道,不變塞焉,強者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者矯。’”郭靖問道:“這兩句話是甚麼意思?”黃蓉道:“國家政局清明,你做了大官,但不變從前的操守;國家朝政腐敗,你寧可殺身成仁,也不肯虧了氣節,這才是響噹噹的好男兒大丈夫”。這兩句孔夫子的話,正是代表了儒家的態度,郭靖是儒家氣味很濃的人,所以很自然地就“親近”伍子胥等人。故而最後他身死襄陽城內。

明代的陳繼儒,現在雖然名聲不是太響,但在明末,卻是一位名傾朝野的大名士。其幼年即聰明過人,文名卓著,史稱“穎異”。但他在二十九歲時,卻絕意仕途,一把火把儒家衣冠統統燒掉,然後隱居於山林,專心著述,閒時就和一批文人、道士、和尚之類的人遊山玩水,吟詩作賦。

九、夾縫生存的利劍--遊刃有餘(3)

陳繼儒雖然隱居,但卻和一些清寒隱士不一樣。很多人向皇帝舉薦他,他雖然堅決不作官,但吏部尚書閔洪學向皇帝上書說陳繼儒是江南名士,應該讓他“參政議政”。於是皇帝下令,如果陳繼儒有什麼建議,一定要奏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