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三十四章 兩敗俱傷

對鄭和的能力判斷不足,導致漢帝國第一的江東水師在陳家島與伏波軍難分伯仲,最終因為颶風將至而不得不退兵。

實際上即使再打下去,多半也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差不多一千艘大小戰船,包括火攻船,於此戰損失……”

呂蒙粗略統計了陳家島水戰損失的船隻,有千艘之多,戰死、受傷、失蹤的水師士卒多達10萬。

“戰船還可以製造,然而,水師士卒沒有兩三年訓練,難以形成戰力。”

銅雀心疼的不是一千艘戰船,而是損失的10萬水師士卒。

銅雀估計伏波軍的損失也差不多是這個數量。

呂蒙對銅雀說道:“主公,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暫時退至琅琊國,與謝玄等人匯合,從江東調來火船和弩箭。”

銅雀消耗了大量火船以及火矢,這也是後退的一個重要原因。

江東水師退走,伏波軍大戰一日,消耗的弩箭、石彈數量不少,因此,鄭和即使可以追上江東水師,也缺少兵器。

各個將領的體力同樣耗盡。

“損失約十萬士卒,大小船隻一千,鄭芝龍、李舜臣兩位將軍受傷。”

“在逆風時擊退江東水師,已經不錯。等颶風過去,返回東萊郡的不其縣補給,再次南下威脅江東水師。”

鄭和考慮到在海面交戰,大機率避開火船,實際上對伏波軍比較有利,再加上陳家島海戰,一向強悍的江東水師沒有取得優勢,伏波軍已經有信心再次與江東水師交戰。

按照楚天的計劃,伏波軍不一定需要擊敗江東水師,只要達到勢均力敵的效果,已經算是完成了任務。

江東水師無法在黃海橫行無阻,那麼雙方的決戰,又變成了陸地上的角逐。

襄樊戰場,吳起圍困樊城、宛城多時,夏軍將新野城升級為大型城池,作為傳送點,將補給源源不斷運送給吳起、魏無忌、龐涓、曹仁的中原軍。

廣陵郡變為一片澤國,而襄樊戰場也是連日大雨,漢水暴漲。

吳起為了避免被水淹七軍,提前搶佔高地。

樊城守將是防禦型將領南唐劉仁瞻,死守樊城,對守軍具有高額加成。

荊州水師藉助暴漲的漢水,向樊城運輸糧草和兵器,讓樊城遲遲無法被攻陷。

樊城、宛城的主將都是防守型將領,像是兩枚釘子,釘在襄陽以北。

楊十郎率兵大軍,依靠漢水和荊州水師,與吳起對峙,卻也不敢進攻吳起,為樊城解圍。

位於漢水上游的上庸城,原漢中太守張道集結十萬士卒,以及組建的上庸水師,順流而下。

張道坐擁漢中郡重要的三個縣,上庸、房陵、西城。

楚天令張道東向攻取襄陽,而張道遲遲未動,原因也很簡單——不重視水師的張道在逃到上庸城以後,剛剛組建水師,必須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提升水師士卒的等級,才能派上戰場。

另外,在漢水上游建造戰船也需要時間。

漢水暴漲,水面變寬,正好給了張道從比較狹隘的漢水上游發起進攻的機會。

十萬農民軍,手持長刀的黃巾長、握著鐵錘得黃巾力士、闖王軍、秦末起義軍,陸續登船。

“楚子謀多次催促我配合吳起攻打樊城和襄陽,我也只能出兵十萬。僅僅憑藉三個縣的人口,支援十萬農民軍,已經是極限了。”

張道披著深黃的披風,站在一艘樓船上,大手一揮:“發兵樊城!”

“發兵!”

十萬農民軍、八百艘戰船順流而下!

張道臨時拼湊的農民軍水師雖然遠不如不久前在陳家島爆發海戰的江東水師和伏波軍,但可以對荊州水師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