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000年,地球進入宇宙大航海時代1500年。
4000年前,地球還處於冷兵器時代。2000多年前,地球出現熱武器。熱武器出現初期,地球曾經爆發了兩次全球性世界大戰。公元2000年左右,地球正處於戰後和平時期。到現在,人類已經走出太陽系,地球人出現在了銀河各處,主要集中地便是地球,火星,月球。
在人類發展史上,總是會出現一些驚為天人的跨時代科學家推動整個地球發展歷程。
牛頓的經典力學,法拉第和麥克斯韋的電磁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量子論、弱電理論、色動力論、大爆炸模型,無邊界設想、超引力、超弦。
當然最為著名的便是2000多年前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為太陽系的宇宙探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思想理論超出了當時科學太多,以致有後人戲稱愛因斯坦是從未來穿越到了當時。
與愛因斯坦並稱太陽系雙子星的另一位科學家便是馬克。
這位在科學建樹上絲豪不亞於愛因斯坦的科學家在公元2200年左右提出亞空間理論。他指出當速度達到接近光速的一個臨界值,便會打破現實宇宙空間,進入亞空間。在亞空間引力極強,沒有任何生命體存在。
但亞空間又與現實宇宙空間緊密相連。要在亞空間,必須有比光速還要快的速度,但進入亞空間後,所有束縛便會鬆開,速度能以幾何光速增長。
10年後,馬克進一步完善了亞空間理論,他提出亞空間是現實宇宙空間的“內部”。利用這點,人類可以嘗試亞空間曲度飛行。
兩年後,人類真正突破了宇宙空間的桎梏,實現了初步亞空間曲度飛行。雖然並未完善,還存在很多風險,但時間可以彌補一切。
公元2300年,一位太空航行探險家在一個無人星球上發現了一種新能源。帶回地球后,經科學家研究後,發現這種能源的高效性竟能達到幾乎百分之百。其體積小,質量輕,能量質大等特點,讓科學家們立即陷入痴迷狀態。如果能將這種新能源分解並加以利用,那將引起一場新的能源革命。而宇宙飛船再也不用負擔榮重的核燃料,擔心太空能源耗盡等問題。
公元2380年,這種被命名為晶能的新能源被廣泛屬於大型公廠以及宇宙飛船等方面。
公元240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四百多年的和平被打破,而追其根由便是晶能。
戰爭時期,發展最快的自然是軍工產業。最強單兵武器機甲應運而生。隨著戰爭的激烈,各種不同型別機甲相應誕生。而機甲效能也在一代代提升。
公元2430年,持續三十年的大戰落下維幕。戰敗聯盟逃到火星落根。而戰勝國家卻因分利不均倒致聯盟破裂,戰爭險些再一次爆發。最終弱勢一方被迫在已被開發改造的月球定居。
自此地球,月球,火星形成太陽系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制約。
公無2480年,地球太空探險團在太空遭遇一艘神秘宇宙飛船。待雙方會面後,同時意識到遇到外星人。神秘飛船見敵眾我寡,率先開火,企圖趁亂逃離。地球探險團拼死反擊,最終雙方同歸於盡。
公元2482年,一支外星艦隊朝太陽系進發。
公元2485年,地球偵測到一支外星艦隊將於三月後抵達太陽系。聯想到三年前一支探險團傳回地球的影像,便知來者不善。為共同抵禦外敵,地球,月球,火星締結盟約,稱太陽系聯邦。
公元2486年,外形艦隊抵達太陽系,雙方談判未果,正式交戰。
戰爭初期,太陽系聯邦軍隊屢戰屢敗,雙方損失比高達二十比一。
不得不說外星科技軍事力量確實比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