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這種東西有

時候會化名為愛情、忠誠、真情,有時候被人喚作真

理或信仰,有時候也被解構成其他的名詞。它被不同

國度、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不同文化背

景的有情眾生頂禮膜拜或遺棄又撿起。天上或者泥土

中,被追捧或被踐踏,人性中潔白的光澤總是披覆在

它的身上,它無垢無淨、不增不減,彌散著撫慰心靈

的力量。

我們都是跋涉在人性艽野上的過客,苦集滅道,

慈悲喜捨。有人睜開眼,有人固執地閉著眼。

緊閉著眼的人說:“怕什麼艽野荒涼,怕什麼塵

夢如煙,你我人人都會是鳳凰。管他本善本惡,這一

世不是,總有一世會是鳳凰。”

眯著眼的人說:“西原,西原,你會涅在時代更

迭的夾縫中,反反覆覆不停涅。時時常示人,世人常

不識。”

睜開雙眼的人說……睜開眼的人什麼也沒說,只

是面朝艽野塵夢處浮起一個微笑。

' 後記/陪我到可可西里去看海'

誰說月亮上不曾有青草

誰說可可西里沒有海

誰說太平洋底燃不起篝火

誰說世界盡頭沒人聽我唱歌……

開筆此書前,我曾列過一個寫作計劃。按人名順

序一個接一個去羅列—都是些浪蕩江湖,和我的人生

軌跡曾交叉重疊的老友們。

當時我坐在一輛咣噹咣噹的綠皮火車裡,天色微

亮,周遭是不同省份的呼嚕聲。我找了個本子,塞著

耳機一邊聽歌一邊寫……活著的、死了的、不知不覺

寫滿了七八頁紙。我嚇了一跳,怎麼這麼多的素材?

不過十年,故事卻多得堆積如山,這哪裡是一本書能

夠寫得完的。

頭有點兒大,不知該如何取捨,於是索性信手圈

了幾個老友的人名。反正寫誰都是寫,就像一大串美

味的葡萄,隨手摘下的,都是一粒粒飽滿的甜。

隨手圈下的名單,是為此書篇章構成之由來。

圈完後一抬頭,車窗外沒有起伏,亦沒有喬木,

已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

書的創作過程中,我慢慢梳理出了一些東西,隱

約發現自己將推展開的世界,於已經習慣了單一幸福

感獲取途徑的人們而言,那是另一番天地。

那是一些值得我們去認可、尋覓的幸福感。他們

或許是陌生的,但發著光。在我的認知中,一個成熟

健全的當代文明社會,理應尊重多元的個體價值觀,

理應尊重個體幸福感獲得方式。這種尊重,應該建立

在瞭解的基礎之上,鑑於國人文化傳統裡對陌生事物

的天然牴觸因子,“如何去了解”這幾個字愈發重要。

那麼,親愛的們,我該如何去讓你瞭解那些多元

而又陌生的幸福感呢?

寫書時,恰逢山東大學抬愛,讓我有緣受聘於山

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於是趁機做了一場名為《亞

文化下成長方式的田野調查》的報告講座。

那天會場塞滿了人,場面出乎意料的火爆,來的

大都是85 後和90後。我講的就是這份名單:大軍、

路平、月月、白瑪央宗……我和他們的共同生活就是

一場田野調查。我沒用太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