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5部分

機而言,實際上只是在氫冷和水冷之間糾結罷了。

其中,按照傻愣狠的基礎熱力學來說,水的熱容量是極高的,氫效率該略低一些,畢竟是氣體,物理性質擺在這裡,而水這東西進去是涼颼颼的,出來是滾燙的,咕嚕咕嚕來一圈,冷卻效率該高。但放在發電機裡,放在定子轉子上,又產生了較多的說法,有關氫冷與水冷又產生了更多的考究。

有考究的地方就有專家,進而,三菱這臺100萬千瓦的超臨界機組,到底為什麼定子水冷,轉子氫冷,為什麼不採用,有沒有能力採用雙水冷這種事,老常是一定要搞清楚問明白的。

但從小田切和片山的表情來看,這二位是完全無法解釋清楚的,一聊正事兒,問題終於徹底暴露了,眼前的情況就相當於常思平來冀北考察,牛大猛來解答技術問題,常思平要是級別高點早就抽牛大猛了。(未完待續……)

372 老同志的煩惱

“我估計跟材質與設計有關係,三菱方面的工程師一定是仔細衡量了各方面引數而做出的選擇。”張逸夫幫二人打了個圓場,但他可不打歐煒那種免費的圓場,正好藉機道,“所以小田切,還是約一下東電吧,我們中方的權威專家都來了,片山恐怕很難充分溝通,這句別翻譯。”

小田切擦了把汗,也確實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好的,今天考察後我再次去向本部申請。”

文天明在旁邊眉頭一皺,湊到張逸夫身邊問道:“他們不是都申請兩次了麼?”

“日本人你不懂,表面上永遠客客氣氣,不停的說‘是’、‘是’、‘是’,背過頭來根本不弔你,得讓他們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才可以。”

張逸夫現在再施壓,其實已經不完全是工作上的了,真是為了這臺汽輪機的話,該找三菱的高階工程師交流才對,關東電屁事?

張逸夫還是有些自私的,他對東電的好奇心愈演愈烈,必須要弄明白這個私營發電集團的管理之道,這對他的未來,無疑具有極大的借鑑作用。

隨後的時間,大家分別道出了一些不疼不癢的問題,姚新宇補充了歐煒在技術上的欠缺,略微找回了一些場子,常思平和段有為則又拉著張逸夫聊了起來。

“這個超臨界機組的體積,比想象中小了很多。”常思平雖然剛剛沒怎麼讚揚,但與張逸夫的對話中還是表達出了自己的驚訝,“震感也不比亞臨界機組更大,這樣一臺100萬千瓦的汽機,真想搞明白裡面的構造。”

段有為拍了拍常思平笑道:“不能這麼想的,就算能拆開也看不出工藝。要得到材質資料、理論計算等等,再說了,真的花多少億買來這樣的裝置,誰敢讓你拆?”

“哈哈。”常思平大笑道,“就是說說麼,這樣的超臨界機組。真的領先太多了,就算再給我20年也不一定能研究出什麼。”

“常教授未免太妄自菲薄了,超臨界機組確實距離比較遠,但主要原因是我們根本還沒起步。”張逸夫說道,“引進技術配合適當的資源投入,這畢竟就是一個轉動的葉輪,又不是航母,沒那麼高不可攀。”

“不不,逸夫你太想當然了。”常思平搖了搖頭。望向了遠處那個巨大的弧形裝置,他真恨不得可以看透那層金屬殼,“超臨界的高壓高溫環境,意味著對設計、工藝以及材質的全面洗牌,這就相當是一臺大型的發動機,容不得絲毫馬虎,研究這臺發動機的精妙,其難度與研究航母也許並沒有什麼不同。”

“還是不同的。航母難在起飛和降落技術吧?”

“彈射器確實是關鍵,但材料問題才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常思平欲言又止。最終擺了擺手,“這個問題談下去就太深了。”

張逸夫這邊,也暫時放棄了與老常的爭論。

實際上眼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