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連蔓兒並不喜歡張揚。這次出來,也沒有擺她的那一套執事。連家這隊車轎,依舊只掛了連守信那個從七品的標識,而且連從七品的執事也沒有擺全。
微微有點不同的是連蔓兒坐的馬車,是縣主的規制,但外表也裝飾的頗為素樸。
這次回來,一家人已經想到,路過各縣會有這樣的事情,因此早就打發人先通知了。撫遠縣等縣還好,只是這錦陽縣是連蔓兒的家鄉,知縣執意要帶眾人來迎接,而且這一接,就接到了縣境上。
畢竟是本縣,知縣如此做,也是官場的慣例。
馬車繼續向前,在知縣等人前面停下。連蔓兒只隔著簾子。讓知縣等人都平身,說了兩句勸勉的話。車隊就繼續前行,知縣等人或騎馬、或坐車。有前面引導的,其餘都在後面尾隨。
進了錦陽縣城,連蔓兒一家依舊在柳樹井衚衕的宅子下車。連蔓兒先到內室,洗漱換了衣裳,這才又出來,在正堂坐了,受了知縣等眾官和鄉宦的跪拜。
“大家的厚意我的心領了。只是往後切不可如此……興師動眾。”
知縣忙躬身答應,就又說起要建廟和祠堂的事情來。
“這件事我已經知道了,萬不可行。”連蔓兒就正色道。這幾天。連蔓兒已經跟連守信、五郎、小七、張氏商量過這件事。不僅不能答應讓知縣用縣衙的錢為她建廟宇、祠堂,她還打算自己拿出錢來,為錦陽縣做一點事。
那就是建學堂、修路。
連蔓兒就將自己的意思跟知縣說了。
“……家裡已經辦了一所開明學堂,不過重在啟蒙。我打算在縣城另建一座學堂。一切花費都是我出,並不用縣裡和百姓花一文錢,按著開明學堂的例子……”
連蔓兒打算在錦陽縣開設的學堂,採用開明學堂的制度,只是學生不再是開明學堂的那些沒啟蒙過的蒙童,而是經過啟蒙、有一定的基礎的學生。
開明學堂招生沒有門檻,這新的學堂招生的範圍是考過了童生試的童生。如果沒有考童生,則要經過學堂考試。考試合格的學生才能入學。
說的簡單些,如果說開明學堂算是小學。那麼連蔓兒打算新建的學堂就是中學。這個中學,還將分兩部分,相當於初中部和高中部。
初中部接收新學員,這部分學員的畢業考試就是院士,取得秀才資格則可升入高中部,繼續學習。高中部的畢業考試,自然就是鄉試,取得舉人的資格。
至於這些學員並不可能每個人都考上秀才,能考上舉人的會更好,連蔓兒也有考慮。只要考上秀才的,就可以應聘做學堂的先生,同時也不影響繼續深造學習。當然,如果他們願意,也可以進入連氏的產業供職,那裡同樣很歡迎他們。
那些少數能考上舉人,並且希望接下來能參加會試、走上仕途的,學堂自然會慷慨的資助。
連蔓兒提出這個計劃有足夠的信心,她手裡有足夠的資金,也有充足的人脈,再加上開明學堂成功的經驗,她相信,這所新學堂一定能夠辦好。
知縣等人聽了連蔓兒的計劃,都連聲叫好,一片讚譽。
“……新建學堂的事,銀錢都在我身上,其他事情,恐怕還有各位大人的地方……”連蔓兒含笑聽了一會,就又道。
知縣自然滿口應承。
這個時候,五郎已經派人在連氏酒樓定了酒席,連蔓兒就起身回了內室,自有連守信、五郎、小七帶著人招待眾人吃酒。
內室裡也放了一張炕桌,只挑幾樣精緻清淡的菜餚,連蔓兒、張氏和秦若娟在這裡一起用飯。
連蔓兒和張氏都在炕上坐了,秦若娟則站在地下,幫著擺設碗筷,又帶著伺候的丫頭們往桌子上傳菜,等菜都上齊了,她又服侍張氏和連蔓兒吃飯,張氏和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