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對人生感悟的執著。”趙丹峰聳聳肩,“能力不足,拍電影實力不夠,電視劇還能讓大家折騰一下。”
放棄了跟趙丹峰糾纏這個問題,袁湶倒是看出來趙丹峰並不想談論這個話題。也不執著這個問題,轉移了話題,問起了楊德倡,對於這個袁湶也很好奇,“為什麼會提到楊德倡,我一直覺得這是很奇妙的一件事,即便是聽你的猜想,也好奇妙。”
“嗯,這些事情本身就存在著很多奇妙的內在聯絡,有些聯絡如果不是很熟悉,完全看不出來關係在哪。簡單想,就是這可能是老楊最後一部電影,他用了很長時間來籌備,是一部不允許失敗的作品。越想要突破,一些平時不會有的想法,被理智壓抑的想法,就會冒出來,比如跟一個內地演員合作。聽起來就很有意思不是嗎?”趙丹峰解釋著,其實如果這一切是真的,趙丹峰覺得這個解釋都很難說服自己。也許只有蔡怡儂才能解釋清楚一切,但是這女人卻守口如瓶。
袁湶聽趙丹峰說的玄乎,也知道跟他也問不出來什麼,退而求次,“你說要是能和楊導合作,是電影吧,聽你們好像很熟的樣子,是部什麼樣的戲?”
這個趙丹峰可以解釋,沒什麼顧及,可以說楊德倡要拍什麼,在新北的電影圈子裡不是秘密,打聽打聽總能得到點訊息。所以說起來就有點肆無忌憚,反正沒人來找自己問自己是怎麼知道的,“老楊要拍的是一部講述家庭親情的片子,具體內容我不知道,不過想來應該會是一部人文主義作品。親情與人生的感悟,命運,這些玄妙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就是很好的素材。當然,老楊怎麼組合我不知道,能有怎麼的化學反應也是個問號。不過很顯然以老楊一貫的敘事手法和習慣來看,這會是一部很冷靜的影片。”
“冷靜?”袁湶有點不太明白這個詞用在這裡的含義,既然是家庭片,還是人文主義的,就不會是很歡樂的片子,這是肯定的。所以會有一些冷的情緒是可以理解,那麼靜呢?
“自然是引發思考,深層次的剖析一些社會大現象體現到家庭這個最基本的單位上時造成的影響。每一個人又反過來對社會的影響,相互的作用。唉,總之就是需要去冷靜的思考,去體會。不一定是有多麼高深的哲學理論,但一定是會引起大家共鳴的。這種共鳴是可以超脫國界,跨越人種,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地方。”趙丹峰說著,也算是自己給自己解釋著。
袁湶聽趙丹峰這麼說著,笑起來,“聽你這麼一說,我都有些期待了,這樣一部片子,會是成為經典的吧。”
“如果不是經典,我想楊導會遺憾終生的。”趙丹峰點點頭,卻是想起來楊德倡在這部片子拿獎之後就查出了癌症,因為這個病,也沒完成動畫作品《追風》。所幸有《一一》做了最後一部作品,對於電影,應該不會有太深的遺憾才是。有機會的話,應該建議一下老楊去做個體檢。趙丹峰記住了這件事,去新北的時候,如果可以見到,還是希望用適當的理由,可以提醒一下老楊。
兩人聊著電影的事情,很快就到了影城。沒有走紅毯什麼的,畢竟不是好萊塢,首映儀式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樸素。趙丹峰下車時候,都有些失望,完全沒見著人山人海的影迷和遮天蔽日的閃光燈嘛,要不要這麼樸素啊。
第四百三十三章記者提供的思路
趙丹峰也就是純粹只是在心裡邊抱怨,發發神經,還沒失去理智到理所當然的認為這年頭內地就應該有好萊塢式盛大的首映儀式。想想馮曉寧個摳門才花了多少錢準備首映,有多少錢辦多大的事情,那點小錢,也就別指望能有多宏達的場面。再說了,現在這年頭,真沒什麼特別宏大的首映式,還不流行那個。
實際上工作室在準備的時候,也考慮了場面這個問題。不過扭頭想想,一個獻禮影片,又不是個純商業片,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