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哦?李安寧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概讓來人興趣大增,對他上下打量一番,感嘆道,張太傅,我朝多才俊呀!

這番誇讚讓張順心中惶恐,不知如何應答,愣了一會兒才說道,是。

看到老師這番恭維謙卑,李安寧疑惑莫非眼前人真是皇上。雖說著皇宮是自己家,但是深夜出行身邊總會帶著使喚的太監吧,他朝門外看去,沒有一個人影。

減免三年賦稅?三年後你可保證凌源縣百姓生活無憂,賦稅可以正常繳納嗎?

張順以為皇上已經就此罷休,沒想到又接著問。

李安寧道,下官不敢保證!

哦?說這些話的時候皇上已經慢慢走近,隨意地翻翻看看,他站的位置恰在李安寧的正後方,這個時候,如果是有經驗的官員,應該知道要躬身面聖,張順就是這樣做的。但是李安寧沒有受到過這方面的教導。

你不敢保證?為何方才說得如此胸有成竹?

凌源縣土地貧瘠,卻有一條貫穿全縣的凌源湖,水量充沛,湖中野生魚類多達幾十種,十分有利於發展漁業。所以應鼓勵當地百姓捕魚為業,至於土地可由當地有經驗的農民或者專司官員勘察土壤情況,試種其他品種作物,下官曾想到種植牧草。因為牧草生命力強對土壤要求低,如果能夠廣泛種植,那麼就可發展牧業。除此之外,還可鼓勵百姓以物易物,發展貿易。如果這樣做,百姓的日子就一定會好轉。他這番說辭不無道理,卻沒有回答皇上的問題。

張順頭皮發麻,手腳冰涼,恨自己疏於管教,可誰又能想到日理萬機的皇上會夜訪內閣的藏書閣,在他幾十年的任職經歷中,這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事。皇上若想看什麼書,差人來取就是,哪裡又用得著親自前來,況且身邊也沒有見到貼身伺候的張太英。李安寧正在待職,上朝堂遙遙無期,他以為有的是時間教導這個學生。

皇上卻沒有在意,接著問道,你可曾去過凌源縣?

沒有。縣誌中卻有記載。

皇上輕輕哦了一聲,李安寧接著說道,幾任凌源縣令只知拓荒種糧、圍湖造田甚至填湖造田將漁民趕到陸地上,百姓苦不堪言。

這是何故?

朝廷的政令鼓勵使然。

朕……咳咳……我……記得政令中有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這一條,並非囿百姓於耕作。

朝廷之稅以糧米計,所以地方官員熱衷開墾農田。然而農林牧漁都是民生國富之根本,朝廷應給與同樣的重視,施政官員才會不偏頗。

該死該死!張順心裡直犯嘀咕,一個待職竟敢在皇上面前妄議朝政。

你將凌源縣的所有卷宗找出來,我帶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皇上輕輕吐出一口氣,不知為何如此在意這個職場稚雛的評論,聽他說了這麼多已經是聖意隆寵,竟還要深究一番。

煩請告知尊姓大名,下官要登記在冊。李安寧一板一眼認真履行職責。在他看來無論是誰都不應該打破規則,特別是合理的規則。

張順剛要說話,被攔了下來。皇上笑道,好,登記。

李安寧引導他走到臺案前,借閱登記的冊子攤開,皇上沾墨寫下姬倉二字。李安寧驀地發起呆來,三王爺名諱姬良,這姬倉是另一位王爺還是……。張順像被人點了啞穴,一句話不說。

這樣可好?皇上徵詢道,還需要做什麼?

大人稍後,下官這就為您去取卷宗來。

李安寧不敢將他貿然認作皇上是有道理的,凡三品以上官階都可以出入內閣,其中不乏器宇軒昂者。皇上的親弟弟,當今的三王爺就是其中之一。三王爺酷愛讀書,來藏書閣的次數幾乎是最多的,不分晝夜。

趁著李安寧轉身取卷宗的空檔,皇上悄悄地交代張順,明天帶他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