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林也是特別愛吃一口,趕緊答應了一聲就走了。
周致禮這才問另外一個助理,「你那邊情況怎麼樣?」
小陳說,「老闆, 我已經查清楚了,的確是有二十多加店, 而且, 每個店生意都很好,一天流水估計至少在十萬以上。」
周致禮倒是意外了, 「這麼多?」
小陳點頭, 「服裝廠我也去了,規模雖然不算大,看看著也挺紅火的。」
周氏集團下轄很多子公司,倒是從來沒有涉足服裝業, 他推斷, 這種自產自銷的零售模式,純利潤應該有百分之三十了, 小陳辦事兒說話向來保守,就按照十萬的營業額來算, 那一天也能賺三萬了。
看來他之前預估錯了,大國的養父母,所有資產絕對不止一兩百萬, 至少應該有六七百萬了。
而且生意做的這麼好, 如果沒有意外, 未來幾年身家還會暴漲的,估計翻上幾番不是問題。
他嘆息道,「真是後生可畏啊。」
小陳多說了一句,「那微風服裝店裡,賣的衣服真的挺好看的,比咱們那邊華人街的還好。」
這一點倒在周老先生的意料之內,做什麼買賣說白了都是一樣,除了本身質量必須過硬,還得別具一格,還得有超前的眼光,不能人云亦云,學別人永遠賺不了大錢。
他笑了笑,說,「明天要是有時間,隨便去一家鋪子看看。」
第二天,周老先生和兩個助理僱了兩輛三輪往崇文門趕,在國外做慣了轎車,做這種人力三輪真是不習慣。
但沒辦法,根本僱不到更好的車,街上壓根兒沒有出租汽車。
很快來到了崇文門,找到向陽一所直奔頂樓,下了電梯之後,一眼就看到了中信國際信託的大牌子。
果不其然,這地方夠冷清的,樓道里一個人也沒有,進了事務科的辦公室,有幾個人正在喝茶看報紙呢。
其中有個年輕人姓石,正是接待過小宋的,昨天倆人談的挺好,但小石也沒太指望一下子拉來上百萬的外匯。
說來也是慘烈,他們這家信託是在中央的支援下開辦的,但到現在也沒怎麼創收,反而淨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了,比如幫著調停外國人就業,幫著來北京旅遊的外國人安排賓館,這些三瓜倆棗的,一年到頭也沒幾個錢。
最近倒是有幾個港商打聽,但都還沒有下文。
小石見小宋領來一位特別有派頭的老先生,西式襯衫一絲不苟,帶著細金鍊子的老花鏡,手裡拄著文明杖,一看就是歸國華僑。
難不成昨天那事兒是真的?
小石趕緊端茶倒水,還把坐地扇對準了周致禮,「周老先生,你好。」
周致禮向來先禮後兵,先是毫不客氣的將信託機構的執照和相關檔案都看了一遍,心下有了數,然後就開始問起成立基金的各種規矩。
小石對於這些只有很少的理論知識,真遇到大客戶有點慌了,生怕自己一句說的不對,大客戶立馬就飛了,趕緊說,「老先生,我這上班才倆月,業務忒不熟練,我先陪您聊聊天,我們科長馬上就回來了。」
周致禮自然不急,很認真的聽小石一頓亂侃。
沒一會兒功夫,一個頭髮白了一半的中年人進來了,正是事務科的蔡科長,蔡科長早年曾經留學海外,一聽有人主動上門要成立信託基金,立馬興沖沖的跑回來了。
果然,談起基金的規矩,這人說的頭頭是道。
周致禮的二哥已經仙逝,只留下一個獨生女,周致禮已經買下了侄女的股份,如今,諾大的周氏集團就是他一個人的。
所有資產市值大約五個億,其中不動產約有兩個億。
要是按照當年祖父和父親的意思,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