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子心知齊軍絕不會冬日攻城,因而早已退守京師,安穩過冬。
黃崖關守軍群龍無主,只能眼睜睜看著齊王一身白孝孤身跪在城前,惶惶然不知如何是好。
「守正,可要放箭?可要請出火銃?」守衛急得團團轉,上報黃崖關守正。
那守正年邁,聞言卻只是連連擺手,催人快馬加鞭詢問四皇子:「齊王殿下到底是萬歲的親兄弟,殺與不殺豈是你我能做主的事?」
黃崖關外,李承衍朝著京師的方向磕足九十九下響頭,施施然起身。
他一身白衣,站在染了血跡的白雪之中,如神邸降臨,紅梅踏雪。
隻身一人,卻似能抵千軍萬馬。
十萬齊軍親眼目睹主將步履穩健走回陣前,原本備好的弓箭暗器全無用武之地。
只齊王藝人,那黃崖關守正率一萬守軍,卻如驚弓之鳥,躲在高牆之後不敢露面。
一時間,齊王李承衍聲威大震。
至誠至孝,有天威助力,可不敗而降人之兵。
待冬日雪融,必將率十萬大軍踏平黃崖關,直取京師北地。
遭遇了十年戰亂天災的百姓迫切需要一個救世主,人人期待下凡的天神,能將臣民拯救於水火苦難之中。
冬日冰封休戰,流言蜚語卻像當日四皇子謀逆時的童謠,迅速傳遍大江南北。無論是湖廣一帶田間的稚童,還是重陽宮中瑟瑟的宮女,都說齊王李承衍才是那真龍天子,至孝感動上蒼,自起兵之後未嘗敗績。
四皇子在野時素有「賢王」之名,一向仁義待人,賢德溫和。
可當黃崖關守正按兵不出一事報至四皇子面前時,一向以「賢王仁德」的四皇子竟勃然大怒,於朝堂上欲誅殺黃崖關守正的九族。
第72章 近在眼前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戰事未起, 流言先行。
四皇子連下十幾道詔令,命遠在隴西的定王李承雲班師回朝,偏報信的小兵一個個去不復返, 詔令如石沉大海, 再無回應。
朝堂內謠言四起, 處處在傳定王有謀反之心。
四皇子眼神閃爍, 作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定王忠心耿耿,泣血為國, 朝中竟有這般流言,著實令人寒心!」
一句話, 便讓原本只敢暗自傳聞的流言, 徹底人盡皆知。
隴西陰山東麓, 兩千精兵入山已有月餘。
陰山之外暴雪連天,華夏大地銀裝素裹。三琯巴掌大的小臉裹在火紅狐狸皮的裘衣當中, 朝著眼前撥出一口白氣。
程雲站在她身邊, 拆開信鴿腳上的紙卷。
「宮中可有訊息?」三琯問。
重華宮中李太妃從未與他 們斷過聯絡,自四皇子回宮後,全賴她傳遞訊息。
「唔, 老生常談了。」程雲淡淡笑笑,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四殿下一向多疑,想用宮中的流言逼我回去呢。」
「從小宮中長大, 朝堂裡面比拼手腕,從來沒有看過宮牆外的江湖天地。眼界自然只有那麼大,以為人人都像他一樣沽名釣譽。聽到流言,就會火冒三丈,就會想辦法平息。」
程雲微微搖頭:「也太小瞧我了些。」
三琯眉頭攢起:「四殿下一向小心眼得緊,你這樣不聽話, 他會記仇嗎?」
「大概會吧。」他轉身,揉揉她的額發,「但又怎樣呢?我不怕。」
若他真的志在朝堂,想有朝一日封王拜相,倒也許對四皇子多幾分敬畏。
可現在的程雲,半點都不在乎。
三琯打量著他的神情,斟酌詞句:「…四殿下登基已一年,你我私下說話時,你卻從未稱他萬歲…」
老皇帝昏庸三十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