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1部分

這場會戰中喪生,因為沒有任何人能夠準確統計出平民傷亡,更沒人知道,在敵後戰場上,到底有多少游擊隊官兵壯烈殉國,但是按照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隨後公佈的訊息,僅在正規作戰中,東北軍的七個主力集團軍、五十六個新編集團軍與五支民兵縱隊就有三十七萬餘名官兵陣亡,傷員更是多達一百四十餘萬。

如此慘烈的代價,遠遠超過了過去任何一場大規模會戰。

即便將這場大會戰分成天津會戰與北京會戰,即把傷亡數字分開計算,其損失規模也在這場戰爭中名列前五。

由此不難理解,羅耀武為什麼要急於撤回主力部隊。

七個主力集團軍中,除了鎮守北京的第十五集團軍之外,其餘六個全部傷亡過半,持續作戰時間最長的第十六集團軍僅剩下不到五千人,第四十集團軍只有八千多人,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各有一萬餘人,即便是第二十七集團軍也只剩下了一萬七千餘人。但是比起第二十六集團軍,這五個集團軍還算好的了。在美日聯軍退出天津主城區的時候,第二十六集團軍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人。

僅僅這六個主力集團軍就有十八萬餘名官兵陣亡

如果按照陣亡比例計算的話,這也是各場會戰中,主力集團軍在全部陣亡將士中所佔比例最高的一場。

這也很好理解,在之前的會戰中,東北軍還能用空間換時間,為了儲存主力,羅耀武往往會讓主力集團軍提前退卻,避免出現過大的人員傷亡。退到京津地區,背後就是首都,再也無路可退,只能讓主力集團軍在前面死扛。

慘重的傷亡,帶來的是意義重大的勝利。

雖然在後來,有很多人抨擊羅耀武,認為在廊坊反擊戰之後,羅耀武貪功,讓本來就沒有多少主戰裝備的東北軍連續發起反攻,造成部隊傷亡慘重,損失了十多萬名實戰經驗豐富的官兵,影響到了後面的戰略反攻,但是必須承認,如果沒有連續發起的四次反擊,東北軍就無法在奪回廊坊之後把美日聯軍趕出京津地區,也就沒有可能在此之後發動戰略反攻,勝利更是無從談起。

不管怎麼說,包括劉誠志與陳必時在內的絕大部分人都認為,羅耀武的軍事才能,特別是戰略局勢的判斷與把握能力大大超過了其他人。也正是從此之後,陳必時逐漸退居軍事指揮二線,不再參與前線作戰指揮,劉誠志也很少干預前線指揮,將隨後的戰略反攻重任交給了羅耀武。

雖然與戰略反攻時期的幾次大會戰比起來,京津大會戰不算什麼,但是誰都得承認,這是羅耀武軍事指揮中的巔峰之作。

也正是這場大會戰,使羅耀武贏得了“東方朱可夫”的稱號。

不管怎麼說,這場大會戰徹底改變了戰爭走勢。

只不過,在戰略反攻之前,還得讓七個主力集團軍與眾多新編集團軍充分休整,補充損失的主戰裝備。

毫無疑問,這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

雖然最高統帥部已經將分配給東北軍的主戰裝備運送到位,還答應了劉誠志的請求,在北方戰區成立戰區級的空軍指揮部,即北方戰區的空中力量單獨運作,不再與其他戰區的空中力量混合使用,但是在東北軍擴編的問題上,最高統帥部並沒做出讓步,即沒有答應在現有新編集團軍的基礎上再成立幾個主力集團軍的請求。

與主力集團軍相比,新編集團軍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裝甲部隊的編制份額。

雖然在具體操作中,劉誠志採用了羅耀武與陳必時的建議,即以步兵部隊的名義組建裝甲部隊,但是所需的主戰裝備就是個大問題了,最高統帥部顯然不可能按照劉誠志的要求為東北軍提供主戰裝備。

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主戰裝備生產廠,自行生產。

這也是當時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