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就沒了,大人們是無論如何接受不了的。以後的年間,每逢還糧,王家都拒還,理由就是政府虧欠他兒子的。
但有一年,不知道是新換了工作小組還是其他原因,鄉里派了很多人來催王家還糧,連警車都來了,儼然把王家拒還糧這種行為當做反面典型來收場了。王家人繼續以長子的事做反駁時,工作組人員直接進門搬走了他家的電視,再後來鬧得大了,王家人把警車的胎扎破了,那位母親甚至還鑽到汽車底盤下不起身了。
192 這樣的場景多少是複雜的,在旁的鄉親們肯定有同情和憐憫那位失去兒子的母親的,甚至覺得就是政府虧欠王家的,這樣的催糧方式多少有些殘忍和不公平。但肯定也有人認為那些反抗的王家人有些滑稽胡鬧的意味,自己把自己陷進去反面典型的行列了,這麼一鬧之後,估計原本那些質樸的同情之心也漸漸疏遠了。現在想來,失去希望的王家人多少有些可憐,要知道一個家族的希望才是延續生活的興奮劑,但可惜固執傳統的山村裡,沒有教會人更多的變通和尋找更新更好的希望,那些盯著自己多年盼望的時刻突然消失了的老人,終究只會抱憾終身,找不回生活的樂趣。
193 村裡也有不用還糧的人家,那些被稱作五保戶。原本按照規定,五保戶是需要到鄉里的敬老院生活的,但是在鄒家坊卻有一位五保戶堅持住在村裡,她叫雷英。按照年長輩分,我應該叫她奶奶的,但是因為小時候調皮搗蛋,總是跟大人們叫她“下集腦”,這是家鄉對外來人的一種不尊敬的稱呼。事實上,村裡尊敬她的也並不多,除去那些與她年紀相仿的鄰舍對她好聲稱呼外,都見到她時在背地裡叫“下集腦”。
近幾年回家,已經見不到了她了,母親說年紀大了,終於照顧不了自己,搬到敬老院裡了。我依然記得她大概的模樣,總是青衣黑褲,衣服都是老舊的款式,留短截的頭髮。碰到趕集的天數,就扛著長長的鋤頭,掛著菜籃,裡面有些蘿蔔或者南瓜之類自己種的蔬菜,帶到集市上去賣。
印象中她總是孤身一人走來走去,臉上甚少有笑容。她的丈夫是鄒家坊人,但她是外鄉人,丈夫多年前就死去,她一直堅持住在那間外面堆滿柴垛的舊屋裡。雖然村裡會按年給一些五保費用,但終究是極少的。一個年紀老化的婦女苦苦支撐,還要受旁人的指責甚至不歡迎,我那時就在想,她每天生活的希望在哪裡,肯定不是賣蔬菜得來的幾塊錢,也不是鄰舍經常救濟她給的蔬菜和肉類。
194 每逢過年時候,拜年的人群路過她的舊屋,都會客氣的進屋去給雷英奶奶拜年,但沒有人願意坐進她的屋子吃她準備的果子,哪怕只喝杯茶水。一來知道她貧寒,能準備一些果子不容易,不捨得吃下去,二來還是對她沒有更多的好感,即便平日裡她有生活困難,大家還是會關照和幫助。
母親代表村裡勸她好幾次搬去敬老院,可以過的舒適一些,但她都拒絕了,始終在那間牛欄旁的舊屋裡過去春秋寒暑。多年之後,在我上大學了,再回去見到雷英奶奶時,我再也不願意叫她“下集腦”了,還教育那些喚她“下集腦”的孩子要懂得尊重老人。不是我同情已經彎腰行走的那個老婦人,也不是同情她連抗鋤頭掛菜籃的力量都沒了,而是我明白,她活的很讓我尊敬,我理解到她對於自己今生的最大忠誠和堅守,雖然有些近乎愚蠢,但我知道她心裡一定亮堂的跟冰雪一樣,沒有任何的怨言和不滿。也許她生活的比我們都幸福,因為她感受到自己支撐自己的力量。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還鄉
195 有一年的春天,巒山寨流行一種奇怪的病症,很多孩子的腮幫子都腫起來,硬邦邦的,後來甚至有些大人也感染了。大人們說是“豬油風”,因為豬油不好的緣故。我也中了這種“豬油風”,整日裡像重感冒一樣,無精打采,吃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