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快一年的秦國也來氣,誰打仗都受夾板氣的三晉更來氣!
齊國還不覺得怎樣呢!此時愍王正著做天子夢,四處秀肌肉中。完全不知自己大難臨頭。
也就是在這一年,春耕剛過,姜安饒一家收到了秦昭王的徵辟詔書。
確切的講,詔書中是寫,讓姜若陽攜子女,赴咸陽為官。
秦國當官其實有多種途徑,並不是只參軍打仗,還有徵闢,選聘,鬻爵,葆子等。
所謂徵辟,就諸侯國王透過特徵招聘的方式,招收或選拔社會上的人才來做官;
而選聘是丞相,公侯或者郡縣的自主招收人才;
鬻爵其實說白了,就是賣官鬻爵。“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也就是說,交夠一千石糧食,就能得一個一級爵位。這個官員名額自然很有限,且官職也有上限,且不說這樣的方式是不是會被什麼人鑽了空子,但其實這個方式設立,初衷是為了變相鼓勵農耕的。
最後的葆子就更好理解了,所謂弟子籍怎麼來的,自然就是父親的爵位傳給兒子。所謂“封妻廕子”,世人注重傳承,誰當了大官,都不希望就富貴這一輩子,都希望自己的好東西也能讓子孫享用,不然奮鬥個什麼勁兒?
所以有了弟子籍,父輩爵位,通常可以降一級留給子嗣中的一人世襲。所以弟子籍的人,可以“葆子”為官。
但是綜合看,這些入官的途徑中,徵辟本就是諸侯王為了籠絡名流和蒐羅遺才弄的,這種直接特聘的人才入朝便是高官厚祿、且來去自由,無疑是最具榮耀的一種了。
姜家人收到這詔書可說十分意外,但是倒也不算意外。
白起離開的時候,便說之後一定會有封賞,但此時距離白起離開已經有一年多馬上兩年了。得說這封詔書來的晚了一些。
姜安饒送給白起的馬鞍馬鐙,相信戰場一定有大用,之後一年,春來之時姜家直接用新農具耕地,曲轅犁等新鐵農具投入使用,地壟大面積實施,除了自家的已有土地,姜安饒還帶著姜家,雙水村以及鳴水村的村民,把武功縣以西能開墾的荒地全部開出來了。
有人開荒,瞿縣令當然是一點反對意見都沒有的,在職責範圍之內,瞿縣令瞿先可說是為姜家大開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