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這兩人都是本科進士。中秋節前剛剛登了榜,原本沒有這麼快就能放了實缺,正巧碰到了範貽對泉州官場的大掃蕩,於是,真宗便本科士子中挑了二十幾名新科進士送到泉州,而且並具體委派官職,只是將人送來,至於讓他們做什麼官,則全權由範貽自己分配,然後呈報給朝廷就行了。
這吳念周本是吳天祥本族侄孫,因此得了個大便宜,剛一見到範貽和吳天祥,就被放了新置雲霄縣的縣令。而他的好友孫顯生也因為在會面過程中應對得體,被範貽任為長樂縣令。
這兩人被委了官職之後,吳天祥又將兩人叫到密室,細細叮囑了一番。對他們交待了長樂、雲霄兩縣的各種現狀,又鄭重交待,兩人一到地方,首先要以晚生的身份去拜會高文舉。告訴他們,這個高家莊的新莊主,名下產業不計其數,光是良田茶山就佔了長樂、雲霄兩縣的三分之一出頭,而且還在月前買下了將軍山做為草藥的種植園。說他是泉州最大的地主也不為過。
這兩人原本都出自寒門。孫顯生好點,家裡有幾畝地還能自給自足。吳念周家則因為吳天祥被貶官流放,屬於沒落豪族。兩人這些年除了苦讀之外,都很早熟。能體會過日子的艱難。苦讀十餘年高中皇榜,又逢時機適宜,這才外放到這不毛之地做了個小小的七品縣令。兩人當然明白這其中的苦楚。
一聽吳天祥交待說先要拜會一個土財主,他們礙於從屬關係和親情,嘴上不說,心裡卻老大不情願。可當吳天祥把高文舉散盡萬貫家財救濟災民,並將名下諸多產業慷慨贈於災民用以生產自救的舉動說了一些之後,兩人就從心裡對這個比自己小好幾歲的地主少爺肅然起敬了。他們也都經歷過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事,因此,對於願意幫助別人,尤其是願意幫助窮人的慷慨之士有一種發自肺腑的敬意。所以,到了長樂縣衙,休息了一夜,顧不上處理公務,一大早就先來拜會高文舉了。
再加上他倆平輩論交,因此也都對吳天祥以祖輩相事。而高文舉則和吳天祥叔侄相稱,這名義上就長了他們一輩,這年頭,倫理之說還很要緊。若是被人以此為藉口彈上一本,恐怕連官都做不成了。所以很自然的就用了晚生帖來進謁。
經過很長一陣唾沫橫飛的解釋,高文舉總算明白了來龍去脈。也是時候吃午飯了。經過一番交談,三人年紀相差無幾,在對很多事物的看法上都有相同之處,很快就消除了隔閡。
在高文舉的強烈要求下,兩人這才同意了和高文舉平輩論交。三人越談越投機,這種一見如故的感覺在兩人見到小慧時流露出的歡喜之情中達到了**。趁著小慧用那剛學會不多的漢語和大家溝通的機會,孫顯生提議,既然大家一見如故,不如義結金蘭。
這個提議裡,孫顯生明顯耍了個滑頭,他和吳念周是同窗好友,以兄弟相稱。而高文舉因為吳天祥的關係,在名義上比自己高了一輩,這讓孫顯生頗覺尷尬,好在這年前有個結義的好處,趁機將高文舉高出自己的那一頭抹平了,省的大家以後見面那麼壓抑。而高文舉心中則本就沒那麼重的倫理情結,又見兩人心中見解和自己頗多相投,自然順水推舟,也省的兩位縣太爺老在自己面前裝晚輩,傳了出去,好說不好聽啊。那吳念周雖然心有所思,但見兩人如此爽快,大家又是年輕人,也沒口子的應承了下來。小慧則一切聽高文舉的,只要高文舉說的,她都擁護,況且她也只當這事是個遊戲,自然歡喜不已。
於是……孫顯生長吳念週一歲為大哥,吳念周長高文舉五歲為二哥,高文舉則名正言順的成了三弟。而兩人對剛剛學會幾句漢語的小慧更是喜歡的不得了,成了三人的小妹妹。
其後,兩位結義兄長在高琮的靈前做了大禮參拜,因高文舉尚在丁憂之期,在家中也設了靈堂,所以倒省了去墓地祭奠。
兩位新任縣太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