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了。否則有可能趕不到關城門之前回去了。寇準看看天色,這才發覺。這頓飯。不知不覺的竟然從午時吃到了申時末,要是再不向回趕,還真有可能誤了門勺
寇準和孫何稍一商量,便向高文舉等人告辭,並且盛情邀請幾人有空到家中去作客。得知眾人就下塌在高升客棧之後。兩人又是一陣感慨,果然是有錢人的排場啊。無論如何,兩人都覺得眼前這幾個少年才俊值得一交,甚至提出有空時要上門去拜訪的意思來。高柳等人自然不敢拒絕。連忙做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來。
臨走前,寇準笑著向高文舉道:“老弟大才,只要肯用心科舉。拿個功名自然是十拿九穩,寇某在金鑑殿上恭候老弟的大架。呵呵說完揚長而去。
孫何則很親切的拍了拍柳三變的肩膀。卻並沒有說什麼。柳三變自然明白他的用意,很是鄭重的向他點了點頭。孫何又看了謝玉英一眼,目光已不復初時那般尷尬,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光明磊落的坦誠,向著眾人點點頭示意了一下,轉身追著寇準離去了。
兩人離去之後,柳三變走到高文舉身邊。打算請示一下何時回城,卻聽到高文舉喃喃的說著什麼,定神一聽,卻是:“不過是來打醬油而已,用的著上金鑑殿麼?”
高文舉等人沒有收拾東西回城,反而安排人手紮起了帳篷,要在這裡宿營。原因是趙嵐少爺說自己從來沒在野外看過星星,要趁著今天天氣好,又沒那麼冷,好好看看星星。其他人什麼意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高大少爺好像對趙少爺的話一直都是言聽計從,從來不反駁的。而柳少爺和謝姑娘則是一副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自然倒背如流了。至於兩個朱少爺。天可恰見。他們哪裡還有什麼意見,只要高少爺不把他們當成小廝來用就阿彌陀佛了,哪裡還敢有意見。要真說露宿荒郊這主意是趙嵐兄出的。去埋怨他幾句。恐怕也不太合適,瞎子都看的見。幾輛大車上裝的那些露營的東西是一大早就拉出來的,耍說高少爺本來就沒這打算,恐怕也沒人相信。
老安出身行山”;二十來號弟兄也大多是從軍伍中桃選出來的好年營紮寨這種活路自然很熟悉。聽到自家少爺提議,高少爺同意之後,馬上就著手準備紮營了。可真的動手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在軍中引以為傲的好手藝,和人家一比,居然成了拖後腿。
高家那四十幾位隨從一聽說要紮營,馬上開始從車上卸東西,分工明確、互相搭配。一個帳篷幾乎在眨眼之間就搭建完成了。老安和他的弟兄們一見之下,大是慚愧。不約而同的停下了腳步,自覺的擔負起了外圍的警戒任務。
老安注意觀察了一下,他發現人家在動手的時候,每一個動作都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幾個人同時行動的時候,互相配合的十分嚴密,每一個交接的環節都是嚴絲合縫的小整個過程。就好像是同一個人化作三頭六臂在行動一樣,就算是老安這種久經戰陣的老手,也不得不由衷的自愧不如。他再一次對王爺的睿智佩服的五體投地了。看來。這位高少爺果然是不同凡響的。好在他是自己人。否則,以這些人的身手,老安很難想像要是真的動起手來,自己這些人能有幾分勝算。
黃昏時分,帳篷已經完全搭建完成了,出於穩妥考慮,老安習慣性的繞著營地轉了一圈。他突然覺得這些帳篷之間的距離似乎有一種奇怪的規律,簡直就是行軍時的某種陣勢,這種環境讓老安一下有了當年那種金戈鐵馬時的肅殺之感,他饒有興趣的看了看這些帳篷之間的關聯。安然發覺,幾位少爺的住所並不在營地的正中心,這在行軍慣例中是很難見到的常識性錯誤。
當他打算向高少爺提議更改營地的佈局處時,突然在無意中發覺,雖然公主的帳篷並不在營地正中間,可無論從哪個方位出現敵情。似乎周圍的隨從都能在第一時間及時趕到,他撓著頭想了想,突然自嘲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