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全都開始懷疑事情真相之時,甚至連他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明確表示了要緊跟少爺的腳步,不再唯老爹之命是從的時候,馮有年完全沒轍了。經過和另一核心人物趙威的商議,馮有年只好放下身段,表示願意暫時將此事擱置小大家求同存異,根據日後的發展情況再定行止。
聽完高十一傳來的話,高文舉久久無語,看來老頭還是沒死心啊。可這種事情,只要有那個種子在心裡,遲早都會發芽長大,最後惹出一串麻煩來。高文舉不願意費那麼大的精神去逐鹿天下,在他心裡,做皇帝遠遠沒有做一個無拘無束的富家翁舒服。開闢海外地盤,那是因為他試圖打造一個完全可以讓自己過上平靜生活的環境。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可以用一些不得已的手段,因為那個地方是空白的,可以任他描畫。可真要讓他去改變一個已經完全成熟的政權,他沒那份心思。而且也不願意用生靈塗炭來換取自己那種高高在上的身份。
“算了。”高文舉嘆息一聲道:“他們愛鬧讓他們鬧去吧,我不摻和了。”
高十一問道:“那我回去怎麼跟積善他們說?”這些想要跟著少爺的人可都等著他的回話呢。
高文舉也知道這些願意跟著自己一同出海的人,大部分都不明白他和老管家之間的矛盾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還只當是老頭功高震主,試圖篡他的權呢,大多數人都是出於義憤,才向他靠攏的。可是這其中真正的集因,就連高十一這個傳話的人都不見得完全清楚,其他人又如何能弄的明白。
高文舉也不願意讓這些人為難,但在這個大前提沒有解決的情況之下,他更不能貿然的將這些人就這麼不明不白的移到桃花島去,這其中不光是有故土難捨的情結,更有許多巨大的隱患。若是其中真的有馮管家埋下來的棋子,一不小心讓他將勢力滲透到桃花島上去,那到時候難免又要多生事端。
無奈之下,…7只好將此事壓下,讓高十回去帶話,讓大家安安分,口。慨好自己的事就行了。至於何去何從,待他和管家將分歧解決了再說。
就在高文舉和高十一徹夜長談的時候,大宋鹹半三年的秋闈考試第一階段正式結束,所有的考生都已交卷離開了考場。秋闈進入了第二階段的閱卷期。
這一晚,許多神情疲憊的舉子們非但沒有到頭大睡,反而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聊起了本次秋闈中的得失和趣聞。
其中傳的最懸乎的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第一天入場時某個不開眼的考官試圖找個考生來殺雞做猴,結果一腳踢到了鋼板上,不但沒殺成雞,反到把自己搭進去了。而那個考生根本就沒受啥影響。
第二件事情是,出場那天,警鐘一響之後,大宋開國以來,所有的貢舉考試中,破天荒的出現了一位當時就交卷了的考生。
相比這兩件事情,考場中出現的一種新式物品箱所帶來的轟動就顯的有些微不足道了,畢竟這兩件事情無論如何都算得上大事,而那種可以給三天囚徒生涯帶來幾絲變化的物品不過是旁枝末節罷了,再說朱家兄弟的名聲在舉子中可不是很好,這哥倆身上的銅臭味實在是太重了。
當然,這幾個拎著新式考箱的仁兄相近的號房中那些考生,都對那幾天牢獄一般生涯中聞到的那股淡淡的飯菜香味印象極其深刻,一提起來無不咬牙切齒,連連唾罵,這等只知吃喝享受之徒,簡直有辱斯文。至於這幾位是如何在考場中現場作飯的訣竅,當然只能在私下請教了,而且討論時必然要用批判的口吻來進行,否則豈不要和這類人淪為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