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作風,把將要南下馳援的軍隊調到北境與北匈對峙。 雖說最後大魏滅國,但世人後來談及大魏皇帝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稱讚一聲。 至於大楚,當時也放棄了找南唐的麻煩,調軍北上,接納大魏北漢遺民。 在北境,讓北匈國這些年不得跨過北丈原一步,南唐作為當時那場亂戰唯一的倖存者,這些年來一直是安分守己,不敢有任何動作。 可到今天,群臣看到這封來著南唐的國書,都是有種不好的預感。 禮部尚書吳離和戶部尚書苑莊雖說在新法施行的態度上一直不和,但彼此對視一眼,仍然是在對方眼中看出了幾分擔憂。 吳離的目光在朝堂上掃視一圈,宰輔大人仍舊是一臉淡然,並無半分憂慮的樣子,等到吳離看向兵部那幾個老貨的時候,也是一臉無奈。 這幾個人,人人臉色紅潤,一雙綠油油的眼睛直勾勾的盯著皇帝陛下。 吳離心裡默默一嘆,這些老貨輪軍功不及王侯,可仍舊是有赫赫戰功的武人,讓他們在陵安本本分分的上朝和枯坐兵部早讓他們厭煩了,好不容易碰到有可能打仗的局面,這一個個自然是希望陛下大手一揮,讓他們領兵出征,哪裡還有些憂慮的想法。 吳離搖搖頭,平素裡六部官員一有空缺,哪個不是拖關係找門路想補上去,可唯獨這兵部,一但有了空缺,要在功勳不差的軍伍裡找人頂上的時候,便成了最大的難題。 一個個都說什麼邊疆不穩,沒有戍邊的將軍們就一個勁的說什麼軍紀敗壞,軍心不穩,他們離不得要在軍中為陛下分憂。 到最後,也只有那些軍功相對不高,資歷相對不深的軍官被調到陵安入兵部任職。 人人都將入兵部任職當成了個燙手山芋,人人避之不及。 其實說來也是,一旦入了陵安,不能打仗不說,還要處處小心,上要應對天聽,下要小心朝臣算計。 不說其他,論品階,兵部尚書仍不算陵安第一字號軍方大佬。 除了在軍中的幾位王侯之外,在陵安仍然有數位王侯,王侯之上的四大軍侯更是全數都在陵安。 想到這裡,吳離心裡微微一怔,大楚規定隻立四軍侯十二王侯的祖制,旁人就算有心,也不得上位,可如今天軍侯被廢,這空出的位置,要爭的人怕是不少。 是故這些老貨才一個個像看見小媳婦一樣看著皇帝陛下。 好在皇帝陛下也沒有難為群臣,早已經擬定了前往南唐的人員,不過等名字報出來的時候,群臣一陣驚訝是免不了的。 他們驚訝的現,這些人幾乎都是名聲不顯,不過群臣心中自有打算,準備下朝以後,好好的去琢磨琢磨。 不過名單上最後一個名字,他們是確實沒有聽過了,不過看宰輔大人一臉平淡的樣子,而三省長官也沒有出言質疑,餘下群臣便無人說什麼了。 不過內務官員宣讀完這個名單之後,又一個問題擺在了眾人面前。 既然是一場辯論大會,皇帝陛下並沒有明言派誰護衛安全。 “此次出使南唐,眾位卿家以為該派哪位大人隨行呢?” 大佬們心裡早有準備,等到皇帝陛下開口,自然也沒有多少驚訝。 兵部官員們破天荒的沒有開口,他們明白,這差事多半他們爭不到。 本來能入兵部的都多半算的上是“儒將”,她們雖好打仗,可這次差事卻不是要領兵打仗。 本來大楚軍伍中,論武力,冠軍侯勇冠三軍無人可敵。不過此刻卻離不得陵安。 畢竟年秋葉長亭一事,群臣自然是知道的。 而除開冠軍侯之外,也只有天軍侯的武力能夠穩壓後面幾位。 不過,天軍侯並不在陵安,就算在,恐怕要出使,群臣也是多有口舌。 至於剩下的兩位軍侯,脾氣太過火爆,不適合出使。 而現在在陵安的王侯也就那幾個,要硬生生挑出一個來,卻是沒人敢挑。 軍侯空缺,這次出使怕就是給進階軍侯鋪路,要是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