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軫臨黃昏時趕到黃澗都巡檢司駐地所在的大峪寨,在大峪寨附近的一座瓷窯裡找到徐懷。
這座瓷窯位於黃澗河左岸的一條溪澗旁,從大峪寨過去僅六七里,山道險僻,用土坯牆圍出八九畝大小的院子,數排簡陋屋舍作為堆放陶土、釉石及成品的倉庫以及制胎著釉的工房,兩座窯爐建於最北側的坡地上;此時其中一座窯爐熄著火,一座窯爐卻有滾滾黑煙升起,不少人在窯爐前忙碌。
史軫走到窯爐前,就見徐懷穿著短衫,衣衫沾滿煤灰,臉上也髒兮兮的,卻渾不在意的蹲在窯爐前,正定晴看著爐膛裡熱浪炙人的爐火。
史軫及徐懷身邊人早已習慣這一幕。
牛二閒極無聊坐一旁泥地上,他從山捋了一兜漿汁飽滿的酸果子,這時正擠眼皺臉的嚼開吮吸酸汁;十數侍衛錯落有致的守於左右;作為黃澗都巡檢使、右軍都虞侯的王章穿著鎧甲,受不住爐膛前的高溫,站在一旁拿汗巾擦臉上的汗水。
卻是窯爐前站著幾名窯匠,緊張得手腳都不知道放哪裡,生怕有一絲懈怠,就惹來殺身之禍。
姜燮以及沈煉等人走過來迎接史軫。
韓圭暫時兼領南蔡縣令,同時記室參軍的姜燮,全面承擔起來文函軍令的擬寫、簽發等事,他跟隨在徐懷身邊是再正常不過的。
沈煉卻是營造院下屬的煤鐵監主事,一直在淮源等地負責推進煤鐵開採、冶煉等事,他此時在徐懷身邊,可見徐懷此次到汝州,遠不單純是為巡視防線。
徐懷見史軫走過來,站起來將衣襟上所沾的煤灰拍去,跟史軫說道:
“你趕過來正好——還要多找一些大窯試燒煤石,生熟煤都要摸索。魯山花瓷戰前就很有些沒落了,是為何故?還不是北滍水沿岸的柴木都被砍伐一盡,出產不了物美價廉的瓷器,只有幾座大窯以出產精美青瓷、白瓷聞名,瓷價高企,也就無憚收購深山裡砍伐的上等桑柴燒窯,因此能活得滋潤——但這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伏牛山、嵩山連綿起伏千餘里,森林資源自是豐富,但受限於落後的運輸手段,深山老林裡唯有臨近溪澗的木材砍伐下來,才能在每年汛季放排出山。
而臨近溪澗的林木卻又有限的。
汝州陶瓷業興盛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極盛時出現在大越立朝五十年之後這段時間,其時沿北滍水建有近兩百座窯爐,成千上萬窯工終日勞作。
當時除了燒窯用柴外,大量的窯戶、窯工在汝州、魯山等地的城池鎮埠集中居住,人口遠比其他地區的城鎮高得多,大幅加劇對薪柴的需求。
而近百年來伏牛山、嵩山之中臨水的溪谷坡地,也因為山民劇增,都陸續進行了開墾。
這些都造成伏山牛、嵩山臨近溪澗的山林資源遭到過度砍伐。
人們被迫進入山嶺更深處伐木燒炭,費盡辛苦運出山來,雖然也不是不行,但代價卻要比以往高昂太多。
如淮源、信陽發展冶鐵業一樣,桐柏山裡總的木炭資源是充足的,但廉價、易砍伐燒製的木炭資源卻又是有限的。
今年淮源、信陽冶鐵產量加起來將突破五百萬斤,明後年照著年產超千萬斤的規模進行擴產,倘若不是大量使用熟煤,還繼續採用木炭冶煉鐵礦石,成本差不多要增加近一倍。
汝州瓷受限於廉價木炭資源的緊缺,近幾十年來發展距離百年前極盛時已有很大的衰落。
徐懷希望汝州瓷、箕山瓷能有比以往極盛之時都要發展更好,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儘快將能低廉、近乎無盡的生熟煤,能成功的運用到陶瓷的燒製中去。
在這一點上,相比較因循守舊的魯山窯戶,箕山窯戶上百年來孜孜不倦的摸索、克服當地陶土礦雜質複雜、窯變莫測的弊端,在當世青瓷、白瓷、黑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