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3部分

而曾國藩就是這個吃力不討好的蒙藏事務部尚書,而他剛一上任就遇到朱皇帝提出的大難題,要融合蒙古人入中華!

這事兒吧,說難不難,說容易也絕對不容易。而關鍵就在於只追求表面融合還是如日本入華那樣在文化、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徹底融為一體。和蒙古人打老了交道的曾國藩知道,眼下的蒙古人,實際上已經不是一個民族了。如熱河、察哈爾一帶漢化程度很高的漠南蒙古幾個沒有遷往哈薩克的部落(漢化程度不高的都走了),還有乾脆和漢人無二的八旗蒙古,都儼然是中華一員。如果不是戶籍上有蒙古族的記錄,誰也不知道他們是蒙古人了。而漠北、漠西還有布里亞特蒙古人,在漠南那些漢化程度很高的蒙古人看來都是野蠻人,基本上都是目不識丁,無論是漢字還是成吉思汗折騰出來的蒙古字兒都不認得,至於漢語就更沒有人會說了。

而這些人除了放牧、射箭、騎馬、摔跤之外,大概就知道兩件事情,一是喇嘛,二是他們的英雄成吉思汗。如果沒有喇嘛,這些蒙古人大概就會融於真神教圈子,最終連成吉思汗這個祖宗也忘記了。而沒有對成吉思汗的信仰,他們大概就會融於藏人,也不是現在的蒙古人了。

如果要做個表面的融合功夫倒也沒有什麼難的,召開個庫裡臺大會,讓d賴喇嘛、章嘉大師和哲布尊丹巴出來宣佈一下法旨。再讓近衛騎兵出來亮個相嚇唬一下不服氣的蒙古貴人。最後朱皇帝再以全蒙古大汗的名義來宣佈一下蒙古入華,就算萬事大吉。

可是這表面功夫做完以後呢?蒙人還不是老樣子?照樣在草原上晃悠,照樣不識漢字兒不說漢語,照樣拜活佛拜成吉思汗。對於他們已經是大中華人而不是大蒙古人的事實,只怕是沒有幾個人知道的。這樣的入華,不是忽悠蒙古人,而是忽悠自己,能有什麼意義?曾國藩知道朱皇帝鐵定不會滿意,所以也不敢這麼忽悠,這些日子他就拉這三世章嘉大師在漠南、漠北蒙古還有北京城轉悠,拜會了不少蒙古人的王公活佛,就想找到一個真正讓蒙古人入華的辦法。(未完待續)

第1229章 欲融合先幫助

承德避暑山莊,煙雨樓。

“蒙古……蒙古人……”

朱濟世舉著蠟燭,站在一幅大明全圖前面。包括漠北、漠南蒙古,東西伯利亞,哈薩克汗國,新疆、七河、青海、西藏,甚至是東北和外東北的部分地區在內,都零零散散標註了蒙古諸部的名號。

把這幅地圖送來朱濟世御前的蒙藏事務尚書曾國藩和御書房大臣翁同龢都舉著蠟燭,站在朱皇帝身後,一塊兒替他照著亮。

這份地圖所顯示的就是大明蒙古問題的大致情況,是曾國藩花了大半年時間,翻閱了無數檔案報告以及派人去實地考察後得出的。應該算是非常準確地反映了大明境內蒙古部族的分佈還有數量情況——和後世中國各民族人口和分佈情況不同,現在大明帝國境內可沒有56朵金花,只有漢、蒙、藏、苗、彝、安南等六個民族。比起後世的新中國整整少了50個民族!這倒不是朱皇帝有意要搞大漢族主義,而是清末時期的中國少數民族的確不如後世那麼絢麗多彩。除了佔統治地位的滿蒙(蒙古族只是部分處於統治地位)之外,就是一個大漢族,另外就是和漢人生活習慣迥異,人口又多的苗、彝、藏和回部(指新疆的真神教徒)等族。

至於什麼壯族、土家族、布依族、瑤族、白族等等少數民族在清朝的時候是沒有統一的民族名稱(民國的時候就是五族共和而已),待遇也和漢人沒有什麼區別……考科舉也沒有加分,犯了王法也沒有兩少一寬。交稅交租子的時候也不能少一個銅板。這樣誰還計較是什麼少數民族啊?就算朝廷折騰出個族名。估計也沒有人想加入。又不是當八旗子弟……如果不是新中國的民族政策,恐怕後世根本就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