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6部分

對於“若狹灣事件”,歷史教科書上的權威記述是這樣的:

倒幕派公卿和長州藩士謀殺孝明天皇的陰謀敗露,鋌而走險,火燒皇宮,趁亂挾持明治天皇出逃,在若狹灣被中美聯合特混分艦隊追上。但高杉晉作、桂小五郎、伊東祐亨等堅決不肯投降,四船自沉於若狹灣。

民間和野史,對“若狹灣之役”,有不同的說法。

有人認為,長州藩船隊確實不肯投降,但不是“自沉”,而是進行抵抗和試圖逃跑,結果在戰鬥中被一一擊沉。

有人認為,中美聯合艦隊根本沒打算和長州藩船隊談判,也根本沒打算接受投降,一開始就是要擊沉這四艘船的。

有人認為,中美聯合艦隊不知道天皇在船上;有人認為,中美聯合艦隊是知道天皇在船上的,炮擊長州藩船隊,就是要“斬草除根”。

總之,除了官方的“權威釋出”,不論哪種觀點,都沒人認為長州藩船隊是“自沉”。

關於越前藩藩主松平慶永在此事中的角色,人們普遍認為,他迫於壓力,出賣了天皇一行。

越前藩以敦賀港出現幕府密探為由,要求長州藩船隊自敦賀西移小濱,其實是為了拖延長州藩船隊的行動,以便有時間向中美聯合特混分艦隊報信——中美特混分艦隊已提前在越前岬東北海面埋伏。

至於松平慶永受到了什麼樣的壓力,幾乎是眾口一詞:中國“東進支隊”的統兵將領叫幕府給松平慶永傳話:越前藩如果不配合,中國“東進支隊”在完成對琵琶湖地區的搜尋後,即“進入”越前藩。

“進入”越前藩後會幹些什麼,也不必說了。

相當長的時間內,在中國和日本,“若狹灣事件”都是歷史研究的禁區。事件的當事人,主要是中美聯合特混分艦隊的官兵,不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對此事都諱莫如深,幾乎所有人都“把事件的真相帶進了墳墓裡”。

“若狹灣事件”多年之後,在日本,一支叫做《若狹灣啊若狹灣》的歌謠悄悄地流行開來,曲調悲涼,似乎在隱晦地表達著什麼。

“若狹灣啊若狹灣,海水渾濁啦,河豚遊走啦;

若狹灣啊若狹灣,水晶濱的沙灘不聲響啦;

若狹灣啊若狹灣,太郎忘記怎麼翻跟斗捕魚啦;

若狹灣啊若狹灣,次郎你跑到哪裡去了呀。”

有幾點略作說明:若狹灣以海水清澈、透明度高見稱;若狹灣潮水流動性好,非常適合河豚生長,“若狹河豚”是和“馬關河豚”齊名的美食;若狹灣美濱町的海水浴場,有“水晶濱”之稱,這兒的沙灘,因踩在上面會發出聲音而被稱為“會響的沙灘”;若狹灣的漁民,一直承襲著一種古老的“翻跟斗捕魚”的作業方法。

明治天皇睦仁是孝明天皇統仁的次子,有人偷偷地說,歌謠中的“次郎”,說的就是這位少年皇帝。

*

*

若狹灣的戰報,以“絕密”的等級報到了馬關的關卓凡處。

關卓凡看完戰報,輕輕舒了口氣:歷史真正翻開了新的一頁。

關卓凡交代下去:第十六團和第十五團換防,由第十六團負責馬關防務,第十五團、海軍陸戰隊、近衛團以及炮兵一部,共同組成“第二東進支隊”,他本人親自率領,目的地:江戶。

這就是他之前說的派給第十五團和海軍陸戰隊的“體面差使”。

這一次,走的是海路。

“翁貝託國王號”為旗艦,六艘美艦擔任護衛,另有四艘運兵船,組成中美聯合艦隊“第二特混分艦隊”,東出馬關海峽,入周防灘,走瀨戶內海,半路停靠大阪。再由大阪啟程,出大阪灣,經紀伊水道,走太平洋外海,入江戶灣,最終抵達江戶城。

之所以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