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3部分

所以,這個事情,從一開始,反對派就沒有一個主心骨。沒有大樹可以依靠,行動起來,自然猶猶豫豫,瞻前顧後。

等見到朝廷的疾聲厲色,清楚再做仗馬之鳴的後果,便偃旗息鼓了。

這一關,關卓凡過的意料之外的輕鬆。

關卓凡認真分析,認為除了自己事先的種種佈局和事後的凌厲態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因為美國平叛大捷,這個時候,也即1865年前後,本時空中國人的心態,和原時空中國人的心態,已經不一樣了。

原時空,國人的心態,是失敗者的心態;本時空,國人的心態,是半個勝利者的心態。

關卓凡以為,原時空的排外,除了觀念的守舊,很大程度類於生物的“應激反應”,是一種失敗者的自我本能防護。

因為恐懼而抗拒,自我切斷和外界的溝通、交流,以自我想象和強化出來的優越感,維持本體平衡,構築防護罩,以使自我能夠在劇烈變化的環境裡生存下去。

“套中人”,其謂也。

或者叫:“排異反應”。

其實,中國的保守,大多數時候,只集中於“制度”層面;“器物”層面,對外一向是開放、包容的。

中國的器物文明,相容幷蓄,有無數的外來因子。這個傳統,直到明末,都沒有發生實質改變。

晚明計程車林,對“格物”、“火器”、“兵學”,都有濃厚的興趣。後人很難想像,那個時候的儒生,居然有許多人醉心“設計火器”和“研究戰法”。紙面上的“新式火器”層出不窮,“新戰法”也時有所聞。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對滿洲的軍事失利不斷,人們希望依靠新式武器扭轉戰局。

一個是,彼時,東西方文明開始發生直接的碰撞,中國人開眼看世界了。

當然,沒有基本數理知識和工業經驗打底,這些設計,“新式火器”也好,“新戰法”也罷,絕大多數荒腔走板,沒有實用價值,也基本沒有走出過書齋,走下過紙面。

但至少,那個時候,少有人把西方的先進技術,僅僅視作“奇技淫巧”。

彼時的中國,面對科學技術已經走在自己前面的西方,心態依然是平和的,依然還是強者的心態。因此,可以從容吸取覺得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只是這種吸取的力度還非常有限。

西方對中國領先的幅度還有限,中國也並不真正瞭解這種領先的意義。畢竟,在發生中西對抗的時候,依靠地理和數量上的優勢,中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解西方技術領先帶來的優勢。

無論如何,對外來的器物文明,彼時的中國,並不會發生“排異反應”。

彼時的中國,還沒有經歷自己無法理解的失敗,還沒有遭受這種失敗帶來的強烈刺激。

當終於劇痛於這種強烈刺激,不同體質的個體,發生了完全不同的“應激反應”。

日本的“應激反應”:拋棄這具為自己帶來痛苦的軀殼,掙扎化蝶重生。

中國的“應激反應”:縮排這具軀殼的更深處,作繭自縛。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如果這種失敗發生在明末,而不是清末,中國又將如何反應?

歷史無法“如果”,關卓凡只能慶幸,自己做了一個歷史投機者能夠做的最正確的選擇:加入美國的內戰,併成為勝利者。

*(未完待續。。)

ps:  今、明兩天的更新做一個對調,今天兩更改一更,明天一更改兩更。

*

第六十九章 都到步軍統領衙門來

軒軍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