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面一轉,便切到了一位白髮蒼蒼的白人老人,下面字幕打著“莫琳·杜利,67歲,參加過越南戰爭,反戰鬥士。”那位老人又無奈又氣憤地道:
“我在67年參加反越戰的時候,看到身邊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對價值觀的追求所以才聚攏在一起抗議政府,但是現在年輕人,很多都是因為一部電影,就衝動的上街去表達自己的觀點,這點非常幼稚,他們應該好好的上學,多多瞭解世界的~然後在對戰爭下判斷,一部超級英雄電影說明不了任何的問題。”
鏡頭又轉到了對一個社會學教授採訪,那位戴著眼睛一副老學究打扮的專家則有些憤怒地表示道:
“現在的電影作品,應該多多專注於表現藝術,而不是利用這個媒介去表達導演自己的政治觀點,像是《鋼鐵俠》這樣明顯帶有政治傾向來煽動民意的電影,根本就應該在加以約束,否則任由一個外國導演把扭曲的價值觀傳達美國的年輕人,這種現象是非常危險的……”
abc當然不是給《鋼鐵俠》打廣告,而是因為這次的反戰遊行的提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鋼鐵俠》這部電影宣揚的反戰思想,原本大部分的年輕人都不關注這些成年人才熱心的社會話題,就因為託尼·斯塔克的那些經典臺詞,大家都紛紛把矛頭對準了美國政府。
特別是託尼·斯塔克的那句:“有人說最好的武器,是永遠也不必發射。但我不同意,因為我認為,最好的武器只需要發射一次。我父親是這麼做的,美國也是這麼做的。迄今為止,它們都非常有效~~”
這句臺詞,被無數反伊戰的人士奉為李小樂與布什政府的罪行譏諷,既然“最好的武器,是隻發射一次。”可為什麼伊拉克戰爭打了近4年之久還沒有結束?
還不僅僅如此,甚至有很多力挺伊拉克戰爭的強硬派共和黨政客們,也都開始引用《鋼鐵俠》中臺詞,說明美國政府的與託尼·斯塔克的立場其實是一致的,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共和黨議員約翰·科尼爾斯就在一次發言會上說:
“我想民眾完全誤解政府所做的工作,我們發起戰爭不是為了製造痛苦,恰恰相反,我們是為了維護和平,就像是託尼·斯塔克說的‘要想不被欺負,就得棍子比別人粗’,我們現在更應該加大對於軍工產業的投入,直到我們真的擁有像是那些超級英雄那樣的絕對力量,我們美國民眾的人生安全才會得到保證……
而對於《鋼鐵俠》中展示出的那些科技也並非虛構,我們的軍事研究所目前也在進行類似的專案研究計劃,像是海軍陸戰隊正在組裝3個“戰術襲擊輕甲……將最快在2018年用於實戰。”
鏡頭一轉,電視熒幕上就出現了,幾支類似《鋼鐵俠》中的機械手臂,加工金屬片的很有科技感的場景。
而媒體們也大肆報導了這條:“現實版本鋼鐵俠,正在研發的”的訊息,cbs新聞臺對此報導:
“軍方人士稱,這套輕甲如果組裝成功,將革命性地提高特殊作戰人員的生存能力和其他能力,‘戰術襲擊輕甲’的設計是為了使精英部隊能夠更好地應對突擊任務,並減少傷亡,這一盔甲很可能將會使用“液態金屬”技術,透過電流與磁場的感應作用,這種材料能在1毫秒內固化,以抵擋子彈或爆炸碎片襲擊。
戰術襲擊輕甲”還將能夠實時監測使用者的情況,如果使用者受傷,盔甲將自動提供熱量、空氣和氧氣。同時,一個能夠幫助使用者止血的專案也在設計中……”
而在這個報導中,cbs毫不避諱的用上了《鋼鐵俠》中的片段。
在這陣突如其來的全美反戰熱潮中,《鋼鐵俠》似乎成為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李小樂與湯姆克魯斯也是不可避免的都成為了人們熱議的人物,特別是李小樂,這位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