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5頁

接下來,就靜等火箭達到預定高度,實現一二級火箭分離。

火箭發射的最高原則是省錢和可控,而不是最快速度入軌。

設計師們讓一級火箭的作用,僅限於用能用上的最大推力,對抗重力提升高度。如果太空飛行器需要達到的軌道高度更高,火箭級數還會更多。

每一級火箭燃料耗盡之後,就變成了累贅。

然後,它們就會在一瞬間,果斷地被分離出去,減輕重量,讓後續的二級火箭發動機,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達到預定高度後,火箭會從垂直上升,轉為橫向飛行。

這個時候在地球引力的影響下,火箭其實有往下掉的趨勢。只有橫向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才會停止下落,變為繞地球飛行的人造太空飛行器。

每一次點火、每一次向量噴射控制姿態、每一個階段的取捨,都是現有條件下最優的設計,透過最優秀的製造技藝,實現了最準確的執行。

稍有偏差,就會謬以千里。

在顧松的思考和感慨中,燃料居多、推力巨大的第一級火箭終於耗盡燃料,然後順利地實現了分離。

還不夠,中繼衛星的軌道比普通衛星的軌道要高。現在,二級火箭點火,繼續推高高度。

很快,二級火箭終於把衛星送到了卡門線之外,到達了外太空,距離地表已經超過100千米。

「整流罩分離!」

已經到了外太空,衛星不會再受到氣動影響。整流罩也是重量,也成了累贅。進一步減輕重量,加速,加速奔赴目標軌道!

火箭的向量噴口調整著噴射角度,火箭的飛行方向已經不再是垂直於地表爬升高度,而是從大方向上開始累積水平速度,準備入軌。

而當火箭已經進入外太空之後,發射任務算是已經完成了大半,接下來的工作,就交由了長安衛星測控中心來進行排程。

如同現在顧松想透過量子技術建立一個自己的航天測控網路一樣,現在擁有了自己完整太空飛行器測控網路的,都是航天大國,或者合作緊密的國家聯合。

群星計劃的第一顆中繼衛星已經到達外太空,就需要依賴航天測控系統進行後續的觀測和控制。

晉城衛星發射中心的指揮大廳裡,傳來長安衛星測控中心的實時測控資料,還有後續的密集指令。

現在,就等衛星入軌、星箭分離、太陽能帆板展開,順利完成和其他通訊衛星的組網測試了。

隨著發射任務接近尾聲,簡玉書和葉子恆兩人的心也逐漸放了下來。

他們相視微微一笑,有些如釋重負的感覺。

顧松則感覺前路更漫長了。

近距離觀看一次真正的發射任務,給他帶來的衝擊也是巨大的。

與試驗不同,真正的發射任務,需要調動多麼龐大的資源,多少高階的人才?

且不說這幾個月以來,在火箭與衛星設計製造的前期過程中耗費了多少。光是這一個月,就在晉城衛星發射中心,也是數百人的團隊,為之付出了心血。

吊裝、測試、加註燃料……

而此時此刻,更是由分散在全球各處的測控網路,來提供支撐……

在大洋深處,有遠洋測控船。

在大漠深處,有地面測控站。

在國外,有合作測控站提供資料。

在長安衛星測控中心,則有一支規模同樣龐大的隊伍,正聚集在測控大廳裡,為群星一號的第一顆衛星、也是華國的第一顆中繼衛星進行服務。

這就是航天發射。

而且,這還只是發射一顆重量不到4噸的衛星而已,最終也只需要到達距離地表不超過500公里的同步軌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