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大師再次合十頌道:「阿彌陀佛,小友請講。」
顧松坐直了一些,誠懇地說道:「我的夢,正是大師坐觀過去未來的明悟。大師忽有明悟,留下一樁宏願給我。在興建學校之餘,也應當為家家戶戶準備一些應急的工具。我願站出來,幫大師完成這樁宏願,以應不時之需。」
昌明大師怔怔地看著他,問道:「要我來擔這虛名?」
顧松認真地說:「大師德高望重,素有善名,您比我更合適發起這項號召。我只需您一紙手書,就能想辦法,順理成章地做更多事。虛不虛名,並不重要。只願有一天,如果真的天降災禍,西川百姓能多一分保障,就足夠了。」
昌明大師默默地思量了沒一會,就輕聲喊道:「明塵。」
小沙彌應聲推門進來,昌明大師道:「幫我磨點墨。」
小沙彌應聲到一旁磨起墨來,昌明大師問顧松:「寫給你?」
顧松搖搖頭:「寫給西川的張忠學長老。」
昌明大師微微頷首,取過一旁的紙張,鋪在小几上。
顧松幫他拿鎮紙壓住一角,小沙彌把磨好的磨和筆送了過來。
昌明大師略一忖度,運筆寫道:
【忠學仁者慧鑒:見字如晤。】
【近來已有所感,自知時日已無多。行將示寂,卻忽有明悟,夢及西川之地,天崩地裂,心神難寧。】
【與顧松小友結緣多年,素來感佩小友在西川的善舉。今日邀小友前來,說至深處,已有一番心願。】
【如今,我願託付他,更做周全準備,以應萬一。】
【顧松小友願助貧僧了此心願,昌明願請仁者,同種善因。仁者與顧松小友相互適應,各盡其力,必然同舟共濟,齊抵彼岸。】
【願仁者身體康健,順頌,道業日隆。】
【昌明字,丙戌年,冬月廿六於歸元寺。】
他寫完擱筆,小沙彌把硯臺和筆拿走清洗了,書信上的墨跡漸漸幹起來。
「小友,這樣就可以了?」
顧松點頭道:「如此,我便多了一樁說法,可以多做一些準備。」
昌明大師低頭合十唱頌,謝過顧松之後,才悠悠道:「轉眼九十載,又是一輪迴。小友多年來行善積德,是有大功德在身的人。能在晚年認識小友,也是我的一份福報。」
顧松謙虛地說:「大師謬讚了。」
昌明大師笑著說:「寫完此信,我心已安。你事務繁忙,本不該為我一己之念驚擾你的。我必為小友夙夜誦經,願你此生諸事順遂。」
顧松看著昌明大師淡然的神情,知道此去大概就是永別了。
他不禁有些難以名狀的情緒湧上心頭,只能輕聲說:「多謝大師,我……再多陪您幾日吧?」
昌明大師搖搖頭笑道:「不必了,愚朽之人,心中已無掛礙。小友說了,需早做準備,我豈能對塵世有不捨之心,耽擱小友?」
顧松和昌明大師互相看著彼此,然後也笑了起來。
他把昌明大師的手書收了起來,起身致意,然後說道:「大師,如果有所感應,一定要告訴我,我陪大師最後一程。」
昌明大師微微點頭答應了他,顧松就灑然離去。
昌明大師從窗外,看著顧松的背影,臉上是平靜而歡喜的微笑。
緣起於此窗前,當日執著的少年已然灑脫自在。
他修持一生,見過了賢哲,見過了領袖。見過豺狼,也見過赤子。有人在這裡求名求利,也有人想趨吉避兇。
他們都在世間行走,唯獨這個少年最像是方外人。
昌明大師想起他與自己交談時澄明的眼眸,其中分明不似少年人的懵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