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辛長平滿不在乎的接了句:“鄉下人,識字兒幹嘛,我們又不考秀才去。”

這種思想,辛夷默默鄙視了下,越是落後的地方讀書的用處就越大,大字兒不識一個,想做小生意記比賬都難。

果然,辛有財恨鐵不成鋼的瞪了老大一眼,不贊同的說:“都怪家裡太窮了,也沒能把你們送到村中學堂裡念念書。你看你大伯家吉利,在村塾了學了一年字兒,如今不僅會寫名兒還能幫人讀個信。”

講起侄子來,辛有財驕傲中透著心酸,他們老辛家也就吉利識幾個字兒了。

辛老大家家境稍微寬裕些,能將長子送到學堂念念書,他卻沒本事拖累著孩子們都成了睜眼瞎。

氣氛一時凝重起來,辛夷童言無忌開口:“爹爹,現在家裡有錢了。等到種了麥子,就讓大哥二哥也去學堂念幾個月書嘛。”

女兒的建議,讓辛有財眼前一亮,他怎麼把這一茬兒給忘了。村裡學堂分著長學和短學,家裡銀子不寬綽,念不起長學,可去讀兩三個月書還是行的。

村塾裡很少有富人子弟,大多數都是村裡娃兒,能一直專心在學堂唸書的並不多。

應運而生了短學,時間一至三個月不等,家長對這種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學生日後能識些字、能記賬、能寫對聯即可。

辛夷所提的就是這種短學,她考慮的是,家裡有人識字兒,辦起事兒來也方便些。

“三丫說的對,等忙完下種了,就讓大勇和大壯去學堂念月把書。”

聽到要讀書,大勇和大壯反應截然不同,大勇臉拉長的跟苦瓜似的,大壯滿臉興奮。

“嘿,我也能去唸書了,爹,你以後得交我長安叫大哥長平,叫三丫辛夷。我們都改名字了,你還叫小名兒。”

“這熊孩子,跟你爹較起真兒來了。”

王室笑罵道,辛有財點點頭,和氣的說:“好好,爹以後叫你們大名,行不行辛長安?”

大壯嘿嘿一笑不再吱聲。

等到冬小麥播種之時,辛有財傷腿臥床,下地的事兒全擱在了王氏和幾個兒女肩上。

好在長平和長安都到了中用的年紀,有兩個半大勞壯力頂著,辛家的兩三畝地也不算啥大事兒。

王氏本以為播麥時,辛夷會提出什麼與眾不同的方法,讓自家地畝產增多。

哪知,等到了地邊,一切與往年無異,都是翻地撒種。僅有的區別就是,辛夷讓大家在隆畦時,撇的比往年寬些。

一畦地稍微寬點兒,兩畝多地下來,就比往年稀疏上很多。

對辛夷的話堅信不疑的王氏,按捺不住心底疑惑問道:“丫頭,這麥種撒的比往年少,等來年收成能高麼?”

不問還好,一問,辛夷吐槽的衝動簡直停不下來。

大河村種地的方法,真叫人大開眼界,種個麥子恨不得一點兒空隙都不留。來年青苗發上來後,密密麻麻擠成一片兒。

辛夷印象中的麥子應該是金黃金黃的,麥穗碩大。可上河村的麥子熟時,擠成一堆麥秸稈兒細腳伶仃的,支著個瘦腦袋。

作為農科大學生,辛夷真想好好和村民談一談優生優育的問題,種子真的不是撒得越多越好。

太多了,地頭營養跟不上,反而會讓麥子發育**,長出的麥子良莠不齊。

“娘,您放心吧,山神娘娘說了,明年春天空隙處可種上棉花。這樣,夏天能收麥,等到秋天還可以收棉花。”

提高土地利用率,這是辛夷拿來解決畝產低的方案之一。

大華國此時還沒有插播的耕種方式,土地裡農作物單一,還有秧苗越多收成越好的錯誤觀念。

麥雜花不是辛夷的發明,等到封建社會發展到後期,老百姓的智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