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頁

「這十年來,朝政大權旁落,百姓民不聊生。僅在你我之間說一句,萬歲他稱得上…昏聵二字。」

三琯說不出來話。

她與李承衍青梅竹馬。

萬歲在她心中,一直是那個笑眯眯的、溫和慈祥、對她寵愛有加的皇帝,是十一的父親。

從感情上,她說不出萬歲一個字不好。

可她雖生長在沖虛觀,但也常與師父遊歷江湖,並不是不諳世事的內廷公主。那年江南洪澇、九江府長江決堤,死傷慘重,逃難之人一路北上來到晉魯豫,卻 遇上了連年大旱。

師父臉上不見笑容,著人搬空了華山派的糧倉,日日施米布粥。她那時諸事不懂,跟在師父身旁幫忙,見到逃難的人還指著他們詢問。

「師父,他們不是餓肚子嗎?為何又會那麼胖?」

明明應該是瘦骨伶仃的災民,一個個看起來面目龐碩,彷彿發了面的饅頭,人人挺起大肚,如同吹脹了肚的河豚。

師父狠狠舀一勺稠粥,手背青筋立起:「那不是胖,那是長期營養不良,餓得人都發了腫!」

他一抬頭,臉色鐵青:「順天府尹幹什麼吃的?說是日日賑災,為何到了幾天,難民依然只在我華山派的粥攤才能吃上一口白米?」

師父日夜焦慮,合不上眼:「…以往看金古梁溫,以為郭靖黃蓉以命殉城,哭得我淚眼汪汪。哪知道真正苦難來臨的時候,你什麼心情都有,偏偏就是沒有心情去哭。」

可第二日起床,三琯再去粥攤卻不見了師父。

「萬歲夜來做夢思念故太子,想得睡不著覺,早朝的時候鬧著要建摘星樓替兒子祈福。如今年景,朝臣在金鑾殿上跪了一地苦苦懇求。萬歲回了承乾殿就召了師父入宮,要聽故事解悶。」

故事都是江湖故事。

有陳家洛為復國大業奉上香香公主,亦有袁承志「不降韃子,不害良民」的幻想磨滅後背井離鄉。

師父日日與皇帝講著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萬歲聽得淚眼汪汪,到頭來卻只揮手召喚畫師,說:「朕思念皇后,便如陳家洛失卻公主。你可記得先皇后樣貌?速速畫上一幅來!啊,務必記得要用金線勾邊,方能使皇后音容於熹光之中。」

繁華塵世,芸芸眾生,皇帝與庶民的悲喜並不相通。

晉魯豫的災民們挺著虛脹的肚子,倒在華山派賑災的粥鋪前;而宮裡的皇帝卻還心心念念,要用金線給愛妻的畫像勾邊。

師父人在局中,明明想做那懸壺濟世的大俠,到頭來卻成了一個插科打諢的說書先生。

「萬歲為人涼薄,並不容易相處。你師父承皇恩數十年如一日,箇中難處,想必如人飲水。」程雲說,「華山派也好,沖虛觀也罷,是香火鼎盛享譽江湖,還是一朝傾覆斷送百餘條人命,都不過是皇帝的一念之間。」

伴君如伴虎,五個字,凝結三十年的心血苦楚。

「一開始,師父不告訴你那些煩心事,也許只是想讓你有個快樂的童年。」

可是等到後來,就算是想要再說,恐怕也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了。

就像每一個在子女面前無法傾訴的父母。

三琯默默聽著,原本溫熱的青石卻隨著越來越深的夜,變得越來越寒涼——直到程雲伸出手臂,輕輕攬住她。

「你在發抖。」他說,「你在害怕嗎?萬歲喜怒無常」

「不,」她迅速打斷他,「我不是在害怕萬歲。」

她只是在想,這些事如果連人在江湖的程雲都知道 ,那與她相處多年的李承衍,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他到底又會是什麼樣的立場呢?

十餘年相伴,她以為自己就算沒有做到「相知」,起碼也做到了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