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姑娘垂下眸,聲音也淡淡的:「帳中血腥氣甚濃, 睡不著,去問鄭姑娘討一盆花。」
她的榻旁,放著一株臘梅,清香撲鼻,秀麗婉約。
是昨夜臨離開前,鄭三琯眼中含淚, 親自遞到她手中的:「…未能拜見王妃,是三琯的錯。今日你我初見,王妃聖潔高雅,請定要收下我這盆臘梅花。」
九月天氣,鄭三琯卻能種出臘梅花。枝條修長,點綴朵朵鵝黃小花。
可這臘梅,卻勾起李承衍心底最深的回憶。
十一歲那年初雪,老皇帝思念先皇后,在雪中就著臘梅飲酒,喝得醉眼朦朧。
李承衍一身蓑衣,跪在老皇帝的身前,神色焦慮。
「齊魯暴雪,山東巡撫曹弘八百里加急送來奏報。暴雪壓塌了民間土屋,更有多人被困在冰封的家中,亟需朝廷賑災。父皇,四哥壓下奏章不報,分明是想等事態嚴重時再出手,沽名釣譽。」
李承衍越說越激動,緊緊攥著老皇帝衣角:「父皇,四哥沽名釣譽事小,齊魯受災的災民事大。父皇萬不能坐視不理!」
老皇帝喝得醉眼惺忪,怔怔地看著兒子,撫著他肩頭,茫茫然道:「…齊魯是你娘親的孃家。雪中臘梅,銀裝綴黃,總讓我想起她懷著你時那一身白狐裘,烏髮上戴著的金鳳發冠。」
李承衍跪在地上,狠狠將頭砸向地面。
再抬起時,卻只見到老皇帝嗚咽著,醉倒在錦墊上。
李承衍再看 不下去,猛地沖了出去。
偌大的承乾殿,卻彷彿有無數雙眼睛,一瞬不瞬地注視著他,譴責著他,控訴著他。
我存在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兒時不懂事,尚且可以日日享受父皇陪伴,如今他通事理,知道父皇這一場醉生夢死之後,是宮牆後無數凍死的屍首。
李承衍衝出了承乾殿,衝出了御花園,衝過一扇又一扇門,甩開了所有跟在身後的宮女太監。
他跑到了太液池畔,看著厚厚積雪的湖面,毫不猶豫地踩了上去。
天上落下鵝毛大雪,掩蓋了他的腳步和痕跡。
他躺在湖面上,身子陷入厚厚的積雪中。一片又一片的雪花落在他的額頭、他的臉上,彷彿為他蓋上一層輕紗。
最外層的衣衫已被雪滲透。
李承衍一點點感受到寒意,他聽到了湖畔焦急呼喚著他的宮女太監,可他一動也不動。
如果我死了,父皇會不會心痛而亡?如果父皇也死了,四哥得繼大統,是不是可以不再沽名釣譽,以天下人為重?
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一切才能有最好的結局。
李承衍緩緩閉上了眼睛。
直到他聞到一陣淡淡的臘梅花香,睜開眼,看見鄭三琯穿著白色的狐裘,手上捏著一株鵝黃的臘梅花,皺著眉看著他。
她看了他一會兒,眉頭卻突然舒展開來。
撲通一聲,鄭三琯倒在他身旁的雪地上,蹭著蹭著蹭到了他的肩頭旁。
她身上的狐裘被脫下來,蓋在他和她的身上。暖暖的小手從狐裘下鑽過來,握住了他的手。
「三琯,我父皇不是一個好皇帝。」李承衍苦澀地說。
「害,那又怎樣?我師父還不是一個好道士呢。」小三琯滿不在乎。
可是一個壞皇帝,和一個壞道士,殺傷力著實不大一樣。
李承衍默了片刻,突然說:「…我會是一個好皇帝,你信我嗎?」
鄭三琯轉過身,圓圓的杏眼裡,蕩漾著永不冰封的水波:「…仁德愛民,無愧於心。我信你,你會是天下之幸。」
她大概永遠不會知道,寥寥數語,曾經帶給他多大的力量。
火苗由被冰雪熄滅的灰燼中重新燃起,李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