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94章 【登基稱帝】

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三號,宮中傳來噩耗,雍正帝突然駕崩。 項南得知訊息之後,立刻進宮。 在和碩莊親王允祿、和碩果親王允禮、大學士張廷玉、鄂爾泰等重臣的見證下,伺候雍正帝的大太監蘇培盛從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取出雍正帝秘密立儲的盒子。 開啟之後,取出遺詔,由莊親王允祿誦讀,“寶親王皇四子弘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聖祖仁皇帝於諸孫之中最為鍾愛,撫養宮中,恩逾常格。 雍正七年八月間,朕於乾清宮召諸王滿漢大臣入見,面諭以建儲一事,親書諭旨,加以密封,藏於乾清宮最高處,即立弘曆為皇太子之旨也,其仍封親王者,蓋令備位藩封,諳習政事,以增廣識見,今既遭大事,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隨後,項南跪領遺詔,然後率領文武眾大臣,在隆宗門外舉哀。 在雍正喪禮舉行的同時,項南的登基大典也在抓緊時間籌備。 經欽天監夜觀天象所做的預測,九月二十五號是大吉之日,因此便由那天舉行登基大典。 …… 項南本就做過皇帝,執政經驗十分豐富。 之前幾年又一直在朝上參贊軍國大事,所奏所議無不言之有物,鞭辟入裡,上承帝心,下恤百姓,很得百官擁戴。 因此管理整個國家,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不敢說是手拿把掐,但也是遊刃有餘。因此登基稱帝他是不怕的。 不過眼下還是有一點麻煩,那就是大臣張廷玉率群臣上折,請立宜修為母后皇太后,“禮制所載,皇上登基之後,應當尊景仁宮為母后皇太后。” 張廷玉是兩朝元老,康熙、雍正二帝都非常器重他。雍正七年設軍機處,張廷玉是第一批軍機大臣,堪稱實權宰相。又是雍正指定的顧命大臣,在朝中自然有極高的威望。 而且他又有大義在身,歷代統治者都提倡“忠孝仁義”。宜修是雍正的皇后,是項南名義上的嫡母,被尊為母后皇太后,是名正言順之事,因此著實得了一幫大臣的附議。 烏拉那拉宜修雖然被雍正帝厭棄,下旨幽禁景仁宮,非死不得出,而且死生不復相見。但是雍正畢竟沒有廢后,所以按照禮制,仍然要尊她為母后皇太后。 但項南知道宜修並非好人,《甄嬛傳》中她也害死了不少人,比如自己的姐姐純元、齊妃、採蘋、甄嬛、沈眉莊、安陵容、富察貴人、瓜爾佳文鴛…… 真的把她放出宮來,以她的性格,肯定不會安分的,勢必要幫著青櫻爭寵。到那時,宮中又會爭鬥不休。所以,這個人項南是不準備放出來的。 …… 項南還知道,張廷玉此舉,其實未嘗沒有對新皇的敲打之意。 因為誰都知道,新皇名義上的生母是甄嬛,而宜修與甄嬛一直不對付。新皇當年還是阿哥的時候,也沒少被身為皇后的宜修刁難,甚至還險些被害。 如今他卻要新皇奉這位仇人為母后皇太后,明擺著也是要噁心皇上一把的。 如果皇帝撐不住壓力,應允此事了,以後他們這班老臣就更肆無忌憚了。將來就可以打著“祖制”、“禮法”的旗號,肆意妄為。 自己這皇帝反倒成了傀儡,什麼事都做不得了。因此封宜修為母后皇太后這件事,他是堅決不肯的。 他不“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把宜修處死,已經算是便宜她了。 “先皇在世時,曾下旨將景仁宮幽禁宮中,非死不得出,並明令與她死生不復相見。”項南向張廷玉發問道,“先皇靈柩還未下葬,你們就要朕忤逆麼?” “大行皇帝的喪儀,景仁宮可以不出現。被封母后皇太后之後,也可以不離開景仁宮。但先帝畢竟不曾廢后,喪儀一了,還是要正名分的。”張廷玉振振有詞道,“皇上,正嫡庶,明尊卑,方可治天下。” 項南無語的翻了個白眼,這幫子老臣就知道什麼“名分”、“禮教”、“嫡庶”、“尊卑”。 一個被幽禁在景仁宮,非死不得出的女人,就算被封為母后皇太后,又能有什麼意義。他們偏偏還要揪著不放,真是可惡。 “罷了,這件事朕要好好考慮考慮。”項南擺擺手道。 張廷玉等人見他這麼說,也只好先退下去。 …… 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