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各位嬪妃都搬入東西六宮。 其中,皇后遷入長春宮;蘇綠筠、陳婉茵住鍾粹宮;金玉妍、高曦月住起祥宮;富察諸瑛住鹹福宮;海蘭住永壽宮。 另外,內閣也為諸位嬪妃擬了封號。其中高曦月為慧妃,諸瑛為哲妃,海蘭為愉嬪,陳婉茵為婉嬪,蘇綠筠為純貴人,金玉妍為嘉貴人。 封賞完六宮之後,訥親等眾大臣,又請求項南早日將太后移居慈寧宮。 畢竟甄嬛身為太后,卻住在太妃們住得壽康宮,名不正而言不順,且不是孝悌之道。 項南知道,這是太后透過前朝的臣子,在給自己施加壓力。 “朕也是為了讓太后住得安心,所以才命秦立細細修繕的。”項南看向訥親道,“莫非,朕的這份孝心還錯了?” 訥親被項南這麼一問,頓時無話可說。 半月後,甄嬛的頭隱隱作痛,經太醫診治之後,得出的病因是“風涎”。也即是《三國演義》中,曹操得的那種病。 此病極難醫治,最佳治療方法,就是如華佗所言,用利斧將頭顱分開,取出風涎即可。 但是記載這種治法的《青囊書》早已失傳,現在的御醫根本不懂如何治療,只能儘量延緩病症。 甄嬛得了風涎之後,每日頭疼不已,遇風更加疼痛,因此原本還執著於移居慈寧宮。如今因為見不得風,不好輕易移動,所以也不再提這茬了。 …… 甄嬛患病之後,項南表面上也急得不得了,不僅命令太醫院全力治療,還親自到安華殿唸經祈福,甚至還扎破自己的手指,以血來寫經,祝禱太后早日恢復康健。 而有他做榜樣,後宮其他嬪妃,如琅嬅、海蘭、諸瑛、婉茵、綠筠等等,也都一起在安華殿跪拜,為太后虔誠禱告,唸經祈福。 但即便大家都如此誠心,甄嬛的病症還是越來越重。最終半個月後,甄嬛終於熬不住,駕鶴西歸。 在她去後,她的貼身奴婢福珈也隨之自盡殉主。 項南隨之為甄嬛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將她與先皇雍正合葬在一處。 而甄嬛死後,項南也藉著青櫻需要在靈前盡孝的名義,放她出了重華宮,參加甄嬛的喪儀。 二十七日後,喪儀已畢。 項南下旨,冊封青櫻為嫻貴妃,賞住翊坤宮。 “皇上,青櫻妹妹首次冊封,便為貴妃,是不是有點招搖?”琅嬅見青櫻一封便為貴妃,而且還賞住翊坤宮,不禁有幾分吃味道。 “青櫻是朕的側福晉,又給朕生了一兒一女,而且出身顯貴,封貴妃位不算逾制。”項南擺手道,“皇后,朕明白你的心思。放心好了,朕對你,對她,乃至對曦月、諸瑛、海蘭等,一直都是一碗水端平,從來沒有偏愛過誰。 只要你秉公持正,有容乃大,好好幫朕料理後宮,朕向你保證,你這皇后之位,就沒人能奪走。” “臣妾多謝皇上。”琅嬅一聽,立刻下拜道。 “好了,起來吧,都是老夫老妻了,就不要動不動行禮了。”項南擺手道,“咱們就坐著好好說說話。” …… 後宮封了青櫻嫻貴妃之後,項南還為其改了名字。 “青櫻,朕給你改個名字,好不好?”他向青櫻道。 “皇上想給臣妾改個什麼名字?”青櫻一聽,好奇的問道。 “‘如懿’二字,你覺得如何?”項南笑道。 “是‘事事如意’的‘如意’麼?”青櫻一聽,連忙問道。 “不是,朕選得是‘懿德’的‘懿’,意為‘美好安靜’。”項南解釋道,“《後漢書》說,‘林慮懿德,非禮不處’。這後宮之事,一動不如一靜,只有靜,才是最好的。” “那為何不是‘懿’,而是‘如懿’呢?”青櫻又笑著問道。 “天地本不全,世間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能夠做到‘如懿’,已經不錯了。”項南笑道。 “臣妾謝皇上賜名。”青櫻下拜道。 “皇上,這‘懿’字拆開來,便是‘壹次心’。”如懿又道。 “不錯,朕當日和你看《牆頭馬上》,便已情根深種,正是一次心意動。”項南笑道。 “臣妾以為,是‘壹生一次心意動。’”如懿笑道。 “解得妙。”項南一聽,拍手笑道。 自此之後,闔宮都改稱“如懿”。 項南這邊為青櫻改了名,那邊就為高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