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66章 【物競天擇】

乾隆三十一年,項南廢大阿哥永璜,並將七位阿哥送入六部做事。 此舉被朝臣們視為是康熙末年九子奪嫡之兆,一時間反對者有之,恐懼者有之,躍躍欲試者有之…… 反對的是擔心皇子奪嫡會造成黨爭,而黨爭不僅會造成皇朝的分裂,更會使朝廷空轉,行政效率變得極其低下,而且還會造成官場動盪,就連無關之人都可能被牽連。 好像唐朝的牛李黨爭,宋朝的新黨舊黨之爭,明朝的閹黨與東林黨黨爭……這些黨爭都激化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從而加劇了國家的衰敗,以至於最後都引致全軍覆沒的下場。 比如牛李黨爭導致藩鎮勢力、宦官勢力大漲,從而削弱了唐朝皇室。從此之後,藩鎮割據,軍閥林立,就連宦官都敢肆意更換皇帝。 宋朝新舊黨之爭,從宋神宗時期一直持續到宋徽宗,導致國力日衰,被遼國、金國相繼入侵,最終導致國滅。 明朝閹黨、東林黨之爭,更是導致國弊民貧,動盪不休,令後金趁勢崛起,最後一統寰宇。 康熙末年九子奪嫡,都導致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雍正在位十三年,都沒有消除這些矛盾,還是項南即位之後才開始平息。 所以反對者擔心九子奪嫡,會重複那些黨爭的下場,自然不支援。 …… 恐懼的是擔心會遭到黨爭的牽累。 因為黨爭是不分善惡,不分對錯,只在乎自己黨派利益的。凡是對自己黨派有利的,對自己黨派無利的就反對。 而黨爭一起,百官們就只能被迫站隊,否則先被打壓的就是中間派。等中間派被打壓下去之後,剩下的幾派就開始亂鬥,直到兩敗俱傷為止,基本不會有任何贏家。 其中很多受害者都是無辜受牽累的。比如唐朝詩人杜牧、李商隱等都因為牛李黨爭受到牽連。一代才子報國無門,蹉跎一生,實在可惜。 因此很多官員恐懼黨爭,害怕自己一個沒站好隊,結果就被碾成齏粉了。 當然,也有野心家對此躍躍欲試。 畢竟一旦從龍成功,那可就是一世富貴。比如九子奪嫡中,支援四爺的年羹堯、隆科多,在雍正即位之後,都受到了重用。 一個是撫遠大將軍、一等公;一個是吏部尚書,一等公。若不是二人作死,居功自傲,結黨營私,兩人的富貴一輩子都享不盡。 因此不少人都在揣摩,皇帝到底會選哪個皇子繼位,而自己則應該向哪個皇子靠攏。 …… 項南對大臣們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特地在朝堂之上面諭朝臣,“自朕廢除大阿哥永璜,並命眾阿哥到各部任事之後,眾愛卿多有上摺子進行反對的。 諸位愛卿擔心諸皇子為爭儲位,會掀起黨爭,導致唐末、宋末、明末的黨爭之禍。你們的顧慮朕都知道了, 不過朕並不準備改變主意。一來要做明君,必須要會做事。雖然自古相傳,黃帝、堯舜垂拱而治,無為而治,憑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就能令萬民俯首,天下太平,但朕可以告訴你們,那都是屁話。 歷來所有明君聖主,都是勵精圖治,改革創新,才能換回國家的繁榮昌盛,長治久安。比如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秦孝公力主的商鞅變法,漢武帝的鑿空西域,唐太宗的科舉制度…… 阿哥們生於深宮,養於婦人之手,本來就沒多少見識。若再不出來做事,鍛鍊一下,將來即便繼位,也會被你們這些臣子肆意愚弄,成為龍椅上端坐的傀儡而已。” “臣等不敢。”眾臣子見項南措辭如此嚴厲,趕忙跪下請罪道。 “哼,以後誰敢跟朕提什麼‘垂拱而治,無為而治’,講什麼‘修德就可以令四夷賓服’的屁話,朕就把他送去東南亞,那邊現在還有很多有食人風俗的土著。 朕倒要看看,你們這些道德君子能不能教化那些野人,讓他們心甘情願臣服歸降。”項南冷冷的道。 眾臣一聽,頓時嚇得冷汗直流。 “諸愛卿應該看過朕從西方帶回來的著作,其中的《生物學》中就有一條至理,叫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就像我們人一樣,鮮卑本是遊牧起家,進到中原之後,照樣會變成農民。而漢人去到草原之後,也會變成遊牧民……為什麼會這樣?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