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67章 【大航海】

天順三十四年,周皇后染病去世。 在她死後,項南追封其諡號為“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皇后”,並吩咐禮部隆重安葬。 周皇后過世之後,項南便立邱莫言為皇后,隨後名正言順的立她的嫡子朱見濟為太子。 而邱莫言立為皇后之後,她的兒子自然也就有了嫡子的身份。 如此一來,群臣也就不好再反對了,只好預設此事。 …… 同年,項南命明軍出征安南,征服東南亞。 之前,之所以沒派兵攻打,主要是因為東南亞一帶氣候潮溼悶熱,瘴氣遍佈,明軍前往很容易傳染疾病,導致非戰鬥減員。 清朝乾隆年間,就曾四次遠征蒲甘,結果三次都是因為水土不適,而導致清軍慘敗。就連乾隆最器重的臣子傅恆,都是在徵蒲甘時染病身亡的。 不過如今明軍就不用怕了。 一來,項南發明了抗生素、青蒿素等藥,對東南亞的瘴癘有非常好的療效;二來,南洋水師的大艦如今已經達到十艘,不僅火力強勁,對兵力的投送能力也非常強。 剛巧安南就是一個沿海國家,因此當南海水師把軍隊投送來時,他們根本無力阻擋。 派船去擋,都不夠南海水師塞牙縫的,幾發炮彈就都打碎了。不派船去擋,就等著大軍登陸作戰了,等於是陷入了兩難的局面。 因此最終安南被明軍征服,連帶著暹羅、寮國、蒲甘、馬六甲、呂宋、柔佛等也都被明朝吞併,納入了明朝的治下。 項南之所以對東南亞動手,主要還是為了擴張領土,以便安置更多的百姓。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明朝的人口數量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攤丁入畝”政策,使得百姓都不再懼怕生孩子。 在此之前,百姓無論窮富,都要繳納丁稅,也即是“人頭稅”。 而丁稅非常高,明朝前期每位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丁,就要繳納賦稅,每人一百三十文錢。 這對百姓來說,是難以承受之重。因此很多百姓甚至甘願賣身為奴,把自己的田地投獻給舉人、進士、地主老爺,以躲避田賦丁稅等。 也因此明朝初年,人口還有六千多萬,到了明朝中期,人口不增反縮減到五千多萬。 但其實根據史料分析,當時明朝百姓應該已突破一億之數。其中有一半百姓,為了避免朝廷的苛捐雜稅,把自己變成了奴僕。 而項南推動“攤丁入畝”,取消人頭稅,又推動“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取消了士紳的免稅賦特權。 如此一來,那些窮人就得到了解放,以後不再擔心繳人頭稅了。而士紳們又要當差,又要納糧,又要繳納更多的賦稅,自然也不願庇護那些投獻的百姓。 因此到了如今,明朝百姓人口又增長至一億三千萬。這麼多人口,光靠華夏的土地,可是養不活的。 畢竟現在沒有土豆、玉米、紅薯這等高產作物。所以開疆拓土,就成了必然。 而東南亞一帶氣候溼潤,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三熟。只要好好耕種,糧食產量自然有保證。 …… 天順三十五年,項南留太子朱見濟監國,隨後親自率領東海水師出海。 艦隊沿著東瀛的海岸線往北走,直達堪察加半島,再往東行沿著阿留申群島,抵達北美洲阿拉斯加。 再沿著阿拉斯加海岸線往南行走,經過亞歷山大群島、夏洛特皇后群島等,抵達加利福尼亞灣,最後在如今的墨西哥登陸,在那裡獲得了玉米、辣椒、菸草、向日葵的種子。 隨後艦隊抵達加勒比海,在這裡的海島上找到了紅薯、木薯和可可。跟著船隊繼續出發,在秘魯的高原上找到了土豆、花生和番茄。另外像羊駝、駝羊、野牛、駱馬等特有動物,也被項南一併抓上了船。 船隊繼續出發,橫渡太平洋,抵達紐西蘭,跟著向西抵達澳洲。再由澳洲沿索羅門群島抵達爪哇,最後在天順三十六年回到京城。 隨後,項南在皇莊中種下了自己辛苦取來的種子。 玉米、辣椒、菸草、土豆、花生、番茄、紅薯、可可、向日葵……不僅選用了最好的農夫打理,還用了最好的肥料,來年果然取得了豐收。 項南留下一部分做種,其他收穫則賞賜給官員、百姓,命他們大力推廣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