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6頁

十二月二十六日,樊文龍統領四萬餘樊族兵馬渡過小楊河,楔入曾益行所部與陳預所部之間的空隙,而在此時,梅立亭率領的中壘軍已與陳預所部的左翼接觸。

在安陽縣境的下阿溪上,自西往東駛來數十艘江寧水營的戰艦,百餘輛兵車自戰艦登上北岸。兵車背倚河岸為弧形,中間凸出,車陣之後為四百餘長弓手組成的陣列,長弓陣列之後為六百手持長矛兵弁,這千餘兵弁迅速從兵艦登岸,將東海在北岸的巡哨兵丁擊潰,佔據北岸河堤周圍近數百步的地方,逐漸將車陣向外推開。在弧形車陣的圍護之中,十數架舟船編成的浮橋橫架在下阿溪上,北岸的大軍藉助浮橋,登上北岸。

陳預與劉昭禹在營前見江寧千餘兵弁在北岸佈下兵陣,急令兩千刀盾兵陷其陣,欲阻江寧兵從此渡河。刀盾兵以圓盾護身,分成三個楔形陣向河堤弧形衝鋒,陣列之前,圓盾密集如魚鱗緊護住衝鋒陣列;車陣之後的長弓無法射穿圓盾,自然無法阻止刀盾兵逼近。誰知居中的校尉令旗翻動,數十架車弩推到兵車之後,將三丈餘長的長矛繃上弩弦,攢射而去。長矛鐵稜閃著寒光,能一連洞穿三四具肉體。巨矛只射了一輪,便將衝鋒陣列最前面的護陣魚鱗密集盾兵射得人仰馬翻,長弓手又以利箭攢射空隙後的東海兵,東海兵未及車陣,已丟下兩百餘具屍體,待車弩繃上第二輪巨矛,衝鋒陣列便潰散了。

陳預見無法阻止江寧兵渡河,便下令沿岸兵丁將大營聚集,將河堤陣地讓給江寧。

徐汝愚策馬立在下阿溪北岸的河堤之上,雙手反剪,眼望著北岸無邊無垠的土地。

江寧在江水北岸的兵力主要部署在廣陵以西地區,廣陵以東包括海陵、青埔、三水、鎮海、延陵等地的防務則由衛戍軍與屯衛負責,雖然徐汝愚早在渡江之前就下令鎮海等地的屯丁全部轉為現役,但是面對張季道統領的五萬精銳,鎮海等地的防禦仍然相當薄弱。這些地區可以稱得為精銳的戰力只有寧越山統領的一萬五校軍,而這一萬五校軍的主要職責則是保證海陵倉無失。

如果不能吸引張季道將兵力調到西面,海陵、鎮海等地則無法保證萬無一失。

樊文龍、梅立亭各率所部兵馬威脅陳預所部的兩翼,徐汝愚又親率四萬兵馬從正面搶渡下阿溪,有著在野外一舉圍殲陳預所部六萬精銳的野心。

在一馬平川的平野上,以十萬兵力圍殲六萬精銳,不是什麼易事,但如果對方的主帥為近年來聲名遠播的徐汝愚時,卻不容陳預不三思。

第九章 迷霧重重

曾益行有如刀削斧刻的臉龐藏在明光盔中,凜冽的寒風吹得青黑色大麾裹住壯碩的身軀,抖動不休的邊襟就像下阿溪裡的水波。

在這一年的最後幾天,江寧三路大軍,將近十萬人馬渡過下阿溪,侵入東海境內。其中樊文龍所率領四萬樊族兵馬從翠屏山東北渡過下阿溪,楔入曾益行與陳預兩路兵馬的中間,欺近陳預所率領的六萬東海兵的右翼。

曾益行此時也不輕鬆,他所面對的則是江寧最精銳的戰力之一——張續統領的青衛軍。青衛軍雖然沒有大舉渡河,但是也派出精銳兵力在下阿溪的北岸修建了數座壁壘,大舉竟渡下阿溪不過這幾日的事情。

馬端臨說道:「將軍,青衛軍渡下阿溪就在這幾日,不能再猶豫了。如果陳都督頂不住徐汝愚、樊文龍、梅立亭三路大軍的壓力,移師後撤,樊文龍所部就能迅速西旋,與青衛軍將我部合圍在定遠啊。」

馬端臨為行軍書記官,少時居貧,好學,寄食曾氏,徵為軍吏,積功遷為行軍書記官,頗為曾益行所重。

曾益行輕嘆一聲,說道:「我們先撤退,便要撤到定遠,卻讓張續與樊文龍兵合一處,如果都督還沒有退意,那右翼的壓力只會更重。」

「張季道統兵西移,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