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欽山繼續說道:「人心便是如此,各地駐軍沒有望風而降,已是十分的忠義了。」
祝白衍臉色如土,說道:「吳州只有五千守軍,如何守得住?他們不來,三叔不如隨我避到臨江去?」
「此時萬不可離城可去,尉潦所率的青鳳騎不知行蹤多時,焉知不是潛到吳州野外?」
「啊……」
「樊文龍起兵倉促,必不能做好攻城的準備,吳州有五千兵馬足以守城,何況我們又不是死守,只需讓徐汝愚知道主公的份量即可……」
北方已是嚴寒季節,此地還不覺寒。從臨溪往北,震澤湖東岸一馬平川,連低矮的丘陵也極少見,一眼望去,了無阻礙,最先從地平線湧出來的是無數面錦幡繡旗,迎風舞動,戰旗上的荒獸栩栩如生,張牙屈爪而騰躍,耳際似有無窮遠盡的嘶吼之聲。一騎馳出,隨後千萬人頭攢動,號角擂鼓金號之聲井然。
樊文龍端坐青棕駿上,望著遠方橫亙城視野裡的吳江水。越過吳江,便是吳州境內了。不知祝白衍會是怎樣的一番表情。
青駿長額微側,打著響鼻,長嘶一聲,只是讓樊文龍按著不能揚蹄疾奔。
文先勇將青駿贈給徐汝愚欲害之。徐汝愚又將青駿贈給樊文龍,尚無戰場奔蹄的機會。
在這支龐然佇列的西側,在連線吳州與餘杭的官塘河上,數以千計的舟船順水北上,進入吳江,分出一批舟船橫在吳江之上,用繩索環扣,形成數十座舟橋。
眼望著從身邊源源不斷過去的人流,樊文龍心生無限感慨。
樊文龍想起與徐汝愚初見時的情形,那還是撫州會戰之前的事,徐汝愚率領兩千兵力在老人峰與公良小天率領的一萬五千餘流寇對峙。樊文龍率領五千樊族精銳從側後偷襲流寇,一擊潰之,為徐汝愚解去老人峰之圍。徐汝愚一襲青衫、略染血跡,目光從容淡定,無侵凌之威,卻讓人折服。老人峰一戰,徐汝愚被困老人峰,安坐如素,也不向樊族救援,倒是樊族明知徐汝愚用的是借刀殺人之計,還是按捺不住,主動往援。越郡之戰進行到現在,江寧兵欺祝氏,對樊族不理不睬,世人大概料不到還是樊族最先歸降。
樊文龍輕撫馬頸,驅之過河,青駿長嘶一聲,躍上江堤,又縱下江堤,在空地上旋身踟躕。遠處傳來嗚嗚號角,數騎馳來,樊文龍望見其中一人卻是介海,暗道:青鳳騎已經進入吳州了?策馬迎上去。
介海離樊文龍還有百步許,便下了馬來,疾步迎上來,揖禮說道:「青鳳騎左鑲尉介海見樊將軍。尉將軍率領青鳳騎全軍已進入吳州境內,令我率領兩鑲騎營過來聽樊將軍調遣。」
青鳳騎設八鑲,一鑲五百人,設左鑲尉領之,權職同營尉。尉潦派來一千精騎,介海為一千騎的主將,親自來馬前稟報,毫無怠慢之意。
第十章 望風而降
樊文龍微微頷首,說道:「有勞介將軍了。」
介海探頭瞅了一眼望不頭的人流,從懷裡掏出一封文書,說道:「大人領著邵大人、張將軍、方大人、趙大人出了江寧,前日讓送來這封軍令。讓樊將軍領兵圍吳州邀降,三日不降,則攻之。」
樊文龍接過文書,細看了一遍,徐汝愚在這封軍令要求祝白衍棄械而降,僅保其性命無礙。樊文龍暗嘆一聲:祝氏數百年的風光從今日起,便成過眼雲煙。
樊文龍率領樊族五萬精兵從臨溪出發,插過望亭、華亭之間的空隙,渡過吳江,直指祝氏立宗之地吳州。吳州只有守兵五千,其他兵力分散各城,見樊族歸附江寧,驅兵來攻吳州,都按兵不動,沒有一人引兵來援。
樊族應江寧要求,由樊文龍將兵力悉數調出,由五校軍接管原樊族城邑。普濟匪平,西、南兩面又都是江寧轄境,刑坤民只令沈冰壺率領一部兵力接管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