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09頁

蔣益彬好歹是省國資辦黨組書記、主任,無論是省國資辦組建投資公司承建大學科技園,還是推行淡馬錫模式、成立省國資管理公司,蔣益彬的意見絕對是算一票的;他找沈淮談話,也可以說是省國資辦內部先溝通、統一意見。

沈淮心想徐沛都當上省長,還跟崔衛平等胡系官員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看來他對崔衛平等人的出擊還是有比想像中更深的警覺。

當然,現在就推動大學科技園建設,絕對是有利淮海省地方長期發展的好事,意義也絕不僅限於南灣湖新區或者徐城市的發展。

教育是工業社會的根本,雖說淮海在過去沒能將這一優勢充分的發展出來,經濟發展有些滯後,但高等教育水平在國內是位居前列的。這幾年東華及徐城的發展,沒有遇到人才上的頸瓶,潛力十足,完全可以說是淮海省教育資源幾十年沉澱所就。

徐城高校雲集,國家級重點院校就有九所,將其他部屬重點本專科學院都算上,有二十七所之多;就算在高校並軌、擴招之前,同一時間在徐城生活、學習的高校師生就有十多萬。

徐城雖然有著擴大的高校規模,僅舊城區就能容納十數萬師生學習、生活,但隨著這幾年來高校並軌、擴招,以及隨著經濟發展,師生的生活、學習條件也不斷提高,徐城的高校都面臨資源緊缺的現狀,首先就表現在校舍的不足。

淮工大、淮師等高校,每個學校在校學生總數早就超過一萬好幾,但淮工大、淮師等高校在城區的校區面積才僅有千畝,早就是擁擠不堪。

雖然淮工大、淮師等學校早在九五、九六年就應並軌、擴招及教育發展形勢在渚南陸續啟動新校集中區的建設,但當年教育部及省財政撥款以及各高校自身的財力都受到極大限制,同時對兩千年以後的高等教育發展形勢也沒有充分的預估,從九五年起在渚南啟動的高校集中區現在看來,就已經有交通閉塞、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規劃可建設面積狹小等諸多問題,遠不能滿足全省高等教育迅速擴大、發展的需求。

熊文斌九八年提出徐城新的城市建設規劃,也提及到新的高校集中區建設問題,在新調整的規劃裡,省裡及徐城市都打算在南灣湖以東劃地建設更大規模的大學科技園。

近兩年時間過去,省教委聯合各高校,與徐城市城規委、城市規劃設計院,也已經將大學科技園的詳細規劃方案拿了出來。

作為南灣湖新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南灣湖的教育園區,大學科技園規劃要建設未來能容納二十五萬師生學習、生活的高校集中區,再輔以配套的住宅、商業以及創新產業園區,總佔地面積高達四十平方公里。

最初的方案是院校承擔各自新校區的建設,徐城市承擔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除了學生公寓宿舍區外,配套住宅及商業區則交給市場開發,徐城市再聯合各院校推動創新產業園的建設。

說是院校承擔各自新校區的建設,但各家院校手裡並沒有多少經營性產業,財力有限,像淮工大、淮師、淮海理工、淮海醫大等國內一流的重點院校,得到教育撥款相對較多一些,但眼前主要也是用於渚南新校區的建設,還沒有餘力同時在南灣湖啟動建設更大規模的新校區。

實際上,南灣湖新區大學科技園的建設資金最終還是要落在省裡跟徐城市政府的財政撥款上。

省及徐城市,這兩年來的財政相比較以往是寬鬆了許多,但要補功課的太多,哪裡有可能一下子拿出一兩百億的資金在南灣湖以東建設大學科技園?

其實就整個南灣湖新區,省及徐城區都沒有急著這兩年就啟動建設,計劃等財政進一步好轉,大體到零三年左右,再從省市兩級財政每年拔十億加大推動新區建設的力度。

換作其他時候,徐沛主持全省政府工作,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