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這話,下面的組長們都開始交頭接耳,點頭之餘也有些驚歎,楊天一上來就要做事情,這對老百姓來說是好事,只是基層幹部們都要忙起來了,估計支援他的幹部不多。
從書記老郭的臉色就能看出,老郭年紀較大,是老書記了,目前正忙著給大兒子置辦婚事,家裡的房子建得跟皇宮似的,老郭還想花點錢把小兒子搞得鎮裡工作。
老鄭和老劉對視一眼,都是暗暗一笑,他們不會站出來挑刺,有老郭在,他們覺得楊天應該就夠難受的了。
“楊村長,你能不能詳細跟我們說一下這個計劃!”一個長得比較喜氣的組長起身說到。
“先是秋收問題,我想以各村莊為單位,做好宣傳工作,讓鄉親們把自家的糧食保護好,不要著急出手。我們村裡會先到城裡去開啟市場,等城裡有了訊息,我們再集中用大卡將鄉親們的糧食拉到城裡去賣!當然,也可以讓村裡擔任中間人這個角色,鄉親們將糧食直接賣給村部,村部再出手,保障不虧損的情況下,再把運費給填滿了。只要這個政策搞起來,形成了良好的體系,想必鄉親們每年的收入能增加就是說原本只能拿到以後就能拿到天點點頭,笑著說到,其實那些糧食販子掙到的絕對不止天也是在商場打滾過來的,知道其中的貓膩。
我說了兩種思路,一種是直銷,村部提供運輸和負責開拓市場,這樣老百姓的收入能達到最大化,但運作起來難度大,一是運輸不集中,村部忙不過來,另外就是運費不好解決,估計只有村部貼錢。
當然,也不是沒有可能,鎮裡徵收糧食稅的時候單列這一條,然後再下放到村裡就是了。
第二種思路就比較成熟了,村部作為小的集散點,集中運輸,集中管理,稍稍掙點差價,然後把運費解決了,省得和鎮裡糾纏不清。
“我支援第二種做法。村部做中間人比較好。這幫糧食販子早該想辦法對付他們了。因此我支援楊村長地決定!”聽楊天這麼一說。老鄭沉響少許。突然拍桌子支援楊天。
這不禁讓眾人有些意外。其實楊天能想到老鄭高興地原因。他估計是以為他要把村部偽裝成糧食販子。然後來大賺一筆。
“我也支援這種做法!”老劉和王桂芳相繼表示支援。他們夫妻倆家裡村部不到百米。村裡有這樣地大事。別地不敢說。每天肯定開小灶。他們倆隔三差五過來加餐也還是不錯地。再說。他們家雜貨店地香菸和肉攤上地肉要賣得更火了。鄉親們來這裡賣糧食。拿到錢了。或多或少都會買一些日用品或是豬肉回去改善一下生活。
“大家都支援。那我肯定也沒意見。畢竟這是一項利民活動嘛!”老郭說話很慢。但中氣很足。
“那接下來開始討論第二個問題。我建議村裡應該開始著手修建一條主幹道和十三條支線。主幹道直通鎮裡。按照省級公路三級標準進行修建。十三條支線保障一米地基就行了!”楊天繼續說得很輕巧。但這話卻讓在場所有地人都愣住了。
且不說支線。光是這條主幹道修起來估計就要上百萬。村裡哪來那麼多錢?村裡也肯定不會批這麼大地款子。上百萬啊。這在農村算是天文數字了。
再,以前村裡或是鎮裡主持修路,都有一個條例,那就是凡是收益的村子或是莊子的百姓都要掏腰包,一個人口十五塊或是十塊不等。
裡或是村裡再出點錢意思意思,實際上就是老百姓自T3路。
這一點讓很多百姓都感到不爽,因為除了出錢之外,每戶還要出一個勞動力充當修路工人,隨修路隊伍奔走在一線,自帶菜和米,然後就此找農家煮飯和借宿。
因此一說到修路,很多組長都不禁有些皺眉,又要回去給老百姓做思想工作了,頭疼的事啊!
“楊村長,今年我們只保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