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3頁

只是可惜,張仲軍就算是對答如流,邊上陪同的楊兆飛都一副認同點頭不已的樣子,可老秀才卻只是嘆口氣:「對文章理解很深刻,在舉人試和進士試裡,都能得到不錯的成績,但基礎太差了,因為你四書五經一史根本就沒有背熟,想要透過秀才試非常困難。哎,多少俊傑之士就被這秀才試給攔住,而沒法在舉人試和進士試中發揮作用啊!」說完一副感慨不已的模樣。

楊兆飛傻眼了,而張仲軍則有些赧然地說道:「老大人,學生身處鄉鎮,根本無法得到完整的書籍,還請見諒。」

這話說得張仲軍都不好意思,一個以科舉為人生目的的傢伙,居然連科舉入門的秀才需要什麼學習資料都不清楚,說出去還真是丟臉啊!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張仲軍這具身體的父親,只會到處收集能收集到的書籍給自家孩子,可憑藉他一個鎮級人物,還真沒法收集到什麼像樣的書籍。只要想想居然連最基本的四書五經一史這十本書都沒法收集齊全,就可想而知。

不用奇怪,這種科舉的基本書籍居然會收集不齊全。只要清楚大陳朝的詭異制度就可以明瞭。

大陳朝有別於其他朝代,其他朝代起碼是舉人就能任官,一些朝代甚至是進士才有資格任官。可大陳朝這邊,一個秀才就有正九品下的功名,而府試第一名,也就是案首,則直接就是從八品下。

到了舉人,直接就是正八品下起步,一省第一名的解元則是從七品下。相比起其他朝代還有個會試,大陳朝直接從舉人試後就進入殿試,殿試出來的所謂的三甲就是進士,正七品下功名,第四名的傳臚正七品上,第三名的探花為從六品下,榜眼為從六品上,狀元為正六品下。

沒錯,只要成為狀元,直接就一躍為正六品下的官員,要知道六部尚書和一省主官也才正三品上,而到了正三品,只要不站隊,都能優哉遊哉地坐看天下風雲變幻了。

一縣之尊,也不過是正七品上,一府之主也才是正五品上,可想而知,從一個平民一躍到了正六品下的官位有多牛逼。

更重要的是,大陳朝最巔峰的官位,一進入內閣就會被冊封正二品下的閣佬,進入內閣的硬資格之一就得是科舉中獲得傳臚以上名位。

所以任何一個狀元,只要不是自己作死,在縣府省中央各職位歷練一遍,那就是妥妥的內閣人選。

具備這些資歷後,都不需要去爭取,自然而然的就會進入內閣,成為天下權威最甚的官員之一。

而大陳朝之所以秀才就具備從九品下的功名,也是和秀才名額極度稀少有關,三年一個縣才一個名額,而一個縣有資格去考取秀才的人,最少也一千以上。

所以一個縣的讀書人,可不是同窗,反而是競爭對手,明面上不說,但各個讀書人都恨不得全縣的其他讀書人死個精光就剩下自己一人。

到了舉人就更不用說,一個府一個名額,而進士更恐怖,一個省才一個名額。就是說三年一次的科舉,只會有十八個進士,275個舉人,2860個秀才!

一省一個進士,一府一個舉人,一縣一個秀才,而每個縣能夠參與科舉的最少也一千人以上,所以可想而知這裡面的競爭有多麼激烈。

因此,讀書人有想著全縣讀書人死光光就剩下自己的念頭不奇怪,雖然不敢去實行,但把科舉考試所需要資料書籍給藏起來,或者改頭換面的傳出去,卻是人人敢幹的。

這種最早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打壓後進之人的風氣,早不知道多少年前就傳遍整個天下,只要不是自己的親朋好友,甚至不是自己的至親,那些有著家傳資料的書香門第,根本不可能把所謂的科舉竅門,也就是科舉資料和書籍交出去。

第五百一十一章 科舉(一)

這樣的狀態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