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陳大石一個人,爺爺奶奶和他娘各自瓜分了家裡的幾畝地,都甩手走人了。沒人管他吃飽穿暖,他就東一家西一家吃百家飯長大的。不過,他也是個極有良心的,這些給他飯吃的人家,等他大一點,春天下地,夏天挑菜,秋天打柴,都要送一些過去,表示謝意。哪家有事來找,也從不推脫。
這樣的性子讓陳家村的一個老獵人瞧上了,那老獵人只有一個女兒早早的沒了,剩下一個外孫被那女婿賣到大戶人家做小廝。老獵人一個人過日子,看著陳大石可憐又有良心就收養了這孩子,還正式過了戶。教了陳大石一身的打獵本事,這才把日子過了起來。
宋添財記憶中,陳大石長的五大三粗的,可卻十分的豪爽,不過,也沒聽說過他娶親啊。
陳桂枝瞧著宋添財那有些疑惑的眼神,笑了出來。道:“我的傻兒子啊,感情上次你大舅母和娘說的話你一句也沒聽進去啊。這孩子,大石不是跟小滿結了契兄弟,都擺過酒了,你咋這麼沒記性啊。”
林小滿,宋添財腦子一愣,那不是男的嗎?
☆、第26章 招人
宋添財是認識林小滿的;這林小滿就是那老獵人的外孫孫。還是五年前;陳大石攢夠了銀子去給林小滿交了放身銀子回來的。那老獵人在自己有生之年還能讓親外孫陪伴對著陳大石就更好了。
而這件事情一出;陳家村的人也對陳大石讚不絕口;誇他有情有義。加上他有打獵的手藝,人又長得結實;不少有女兒的人家都露出要嫁女兒給他的意思。不過,他倒是沒這意思;都回絕了。後來,老獵人去世了,他守了三年孝;宋添財又在外讀書,倒是沒再聽說過他。
陳桂枝剛剛輕描淡寫的說陳大石和個男子一道正兒八經的過日子的那種理所當然,讓宋添財實在是太過吃驚。陳桂枝和宋大山可是地地道道的古人啊,就是在現代這種事情都有很多老人接受不了,怎麼他們卻好像無所謂?
宋添財再仔細想想,這才發現是他漏了重要的一點,被陳桂枝這麼一說,他倒是記起來了。宋陳馮萬四個村子都是前朝末年從泉州逃難過來落戶的,而在泉州,結契兄弟之事最正常不過。
那時的泉州可不是現在這樣繁華的城鎮,只是幾個河的小漁村,人多地少,青壯年大多捕魚為生。最為奇葩的是那時泉州的人還特別的重男輕女,因為打魚種地,男子天生比女子要佔優勢,也能在那種艱苦的環境裡為各自的家庭做出更多的貢獻。
但女人一少也就精貴了,有女兒的人家也不願意把女兒嫁給這些和自己家一樣的窮苦人家。往往是往村子外嫁,這樣一來,打光棍的男子就更多了。最後,有些兄弟多的人家的男子就和另一個男子一道過日子。為家裡攢更多的銀子,給家裡兄弟娶個媳婦,留下後代。等這些男子老了之後,因為對家族貢獻頗大,他們的娶了親的兄弟會把自己的兒子過繼一個過去,為這些叔伯養老送終。
而契兄弟在泉州可謂盛行,眾人倒是不會對其什麼看不起,甚至因為他們一生為了家裡人操勞,只要不是品行不端,自私自利之人,在晚年與家族的話語權很高,很受人尊重。
宋家村這附近的幾個村落都是從泉州那邊過來的,這種習俗倒是保留了下來。如陳桂枝和宋大山這樣的年歲,在他們小的時候,村子裡有好多契兄弟生活在一起,過的也很不錯。加上長輩要求他們待這些人要有禮貌有尊敬,在他們的觀念這些並無什麼對錯。
而等他們大了,天下早就安定下來,日子也越過越好。大部分人沒了經濟壓力,都會選擇娶妻生子,慢慢的結契兄弟的就少了。不過,還是會有極少數人選擇結契兄弟,都是家裡窮或是兄弟多,不受父母寵的。
因此,結契兄弟在村子裡倒不稀奇,就是會讓人有些同情,如陳桂枝和宋大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