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z中進入360名已經是很厲害的學生了,平攤到理科班裡,也是前三分之一的學生,z中的二本上線率常年保持在80上下,在後來高考沒有三本,也就是三本和二本錄取批次合併之後,z中的喜報可是敢貼出二本上線率100這種話的。
紀時無法核實事情的真實性,不過就算有水分應該也差不了太多。
紀時也站到12考場的走廊上,捧著書,看昨晚的重點名句。
名句主要還是看積累,還要注意錯別字,相對來說,名句已經不算是紀時的弱項了,它畢竟考察的是背誦能力,只要肯花功夫,分數必然不會低的。
所以這一部分也是幾乎每個語文老師痛心疾首的部分,誰在這裡扣了分簡直十惡不赦。
相對來說,對閱讀理解和詩詞鑑賞語文老師反而都不那麼苛刻,只要求大家儘量從出卷人的角度出發,認真把一篇文章讀下來,多讀幾回,品味出卷人隱藏在文章中的深意。
但深意這種東西誰也說不準,讓語文老師自己去做都有可能出紕漏。
紀時想的辦法是從網上找閱讀理解的原文,哪怕作者本人也未必清楚自己寫這篇文章時候的想法,但紀時覺得讀全文總歸比讀一個片段更容易理解。
當然,他用的方法也未必對,但這是他的嘗試,終究不能什麼也不做。
在一片讀書的氛圍中,考場門終於開了。
第一場考試依舊是語文。
不誇張地說,上次語文考試紀時覺得自己就是個便秘的人,寫什麼都靠憋,這次……至少能比上次好一點?
不過紀時也不敢貿然把目標定在122分以上,因為語文這種東西真的說不準,他上次感覺那麼糟還是上了120,誰知道他這次感覺可以會考出什麼分數?
何況他還沒見著考卷,考前的感覺根本就不作數。
……
身處12號考場中,周圍的學生中確實瀰漫著一股好學上進的氛圍,這種氛圍具體難以形容,卻讓身處這種環境的紀時不自覺緊張起來。
考卷到手的一瞬間,他下意識去看默寫題。
有《論語》和《史記》的內容,這次也終於考了《出師表》的句子,從「苟全性命……」那句開始,這次還考了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清代詩詞裡最常考的就是龔自珍和林則徐,也會有偉人「坐地日行八萬裡」、「金猴奮起千鈞棒」這樣的詩句。
他們理科比文科好一點的是,文科的附加分40題考了不少名著的選段,像《紅樓夢》《雷雨》這類作品就出一道題,但是附加題就要求學生把這些書都讀透了。
其實《紅樓夢》紀時還可以理解,他覺得最慘的就是學郭沫若的詩詞,那麼多首,表達的思想還不盡相同,真的很讓人崩潰。
看過默寫題,紀時長舒了一口氣,還好,沒有他不會的,只要答題的時候細心一點就行了。
他下意識地翻到最後一頁去看作文,這次的作文居然是道命題作文,題目叫《以愛之名》。
看到作文名的一瞬間,紀時居然想到了曾泰然——這次曾泰然又有東西寫了,這是紀時腦子裡晃過的想法。
但——他應該也有東西寫的。
紀時腦海中瞬間閃過自己的高中、大學乃至畢業後的人生,他從父母那裡汲取到的愛實在太多太多,他只要不摻虛假地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寫的話其實有很多很多。
紀時心裡已經有了大概的想法,這才重新把試卷翻到第一面,開始做第一道題。
紀時做題的時候是很細心的,尤其是文科的科目,他做題的時候比理科還要細心,因為他覺得文科處處是坑,錯別字,拼音,理解題……一不注意就很容易進溝裡去。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