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章 黃巢:唐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

一、黃巢其人:鹽商之子,文武兼備的俠義之士

黃巢,生卒年不詳,約於公元884年逝世,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曹縣西北)人士,是唐朝末年一場震撼全國的農民起義運動的領袖,亦是短暫存在卻影響深遠的大齊政權的開國皇帝。黃巢出生於一個鹽商家庭,家境相對優渥,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與武藝訓練。他不僅擅長騎射,更懷有一顆俠義之心,樂於行俠仗義,且粗通文墨,具有一定的詩才,展現出獨特的個人魅力與領導潛力。

儘管具備多方面的才華,黃巢在成年後並未透過科舉考試,未能踏上仕途。然而,正是這一挫折,加之關東地區遭遇嚴重乾旱導致的民生凋敝,使得黃巢開始關注社會底層人民的疾苦,並積極收攏、安撫難民,為他日後領導農民起義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二、起義之路:響應王仙芝,獨立領軍,南征北戰

乾符二年(875年),面對唐朝末年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與腐敗統治,王仙芝率先舉起反旗,發動農民起義。黃巢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歷史契機,於同年六月積極響應,投身起義隊伍。次年,黃巢在蘄州堅決反對王仙芝向唐廷妥協投降的企圖,兩軍自此分道揚鑣,黃巢獨立領軍,繼續抗爭。

乾符四年(877年),黃巢起義軍攻陷鄆州,斬殺天平節度使薛崇,此舉極大地提振了起義軍計程車氣,也加劇了朝廷的恐慌。隨後,黃巢揮師北上,欲直搗中原心臟,但遭遇頑強抵抗,進展受阻。於是,他果斷調整戰略,於乾符五年(878年)南渡長江,開闢江西、浙西、浙東戰場,並在崎嶇山路上開鑿七百里通道,成功進入福建,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與戰略眼光。

乾符六年(879年),黃巢起義軍對廣州發起圍攻,進一步擴大戰果。廣明元年(880年),黃巢率軍勢如破竹,先後攻克洛陽、突破潼關防線,最終佔領唐朝首都長安。同年十二月,黃巢於含元殿登基稱帝,國號“大齊”,改元“金統”,標誌著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達到了頂峰。

三、大齊帝國的短暫輝煌與覆滅

黃巢在長安建立“大齊”政權後,雖然短時間內實現了對京畿及其周邊地區的控制,但新政權的穩定與繁榮卻面臨著多重嚴峻考驗。首先,長期的戰亂導致經濟基礎遭受嚴重破壞。起義過程中,農田荒廢,商業停滯,手工業生產大幅下降,物資供應體系紊亂,百姓生活困苦。黃巢雖力圖恢復秩序,但戰火連綿、人口流散的現實使得經濟重建工作困難重重。

其次,人力資源的匱乏成為制約大齊政權鞏固的一大瓶頸。起義軍雖人數眾多,但在長期的流動作戰中,傷亡損失嚴重,且缺乏有效的兵員補充機制。此外,由於戰爭對社會生產力的破壞,大量勞動力喪失,農業生產與社會服務功能難以正常運轉,這對政權的統治基礎構成了威脅。

與此同時,唐朝殘餘勢力並未消亡,他們在各地組織起反撲力量,對大齊政權進行持續不斷的騷擾與攻擊。尤其是長安城被唐軍重重包圍後,對外交通線被切斷,物資供應陷入極度困境,黃巢政權猶如孤島,難以得到外部支援,內部人心浮動,統治危機日益凸顯。

中和三年(883年),面對內外交困的局面,黃巢不得不作出戰略調整,決定退出長安,希望透過東進攻佔蔡州(今河南汝南)與圍困陳州(今河南淮陽),重新積聚力量,扭轉戰局。然而,這一決策並未能帶來預想中的轉機。起義軍在陳州陷入了長達三百天的艱苦圍城戰,期間遭遇守軍的頑強抵抗,加之天氣惡劣、疾病流行等因素,起義軍的戰鬥力與士氣嚴重下滑,人員損失慘重。

在此關鍵時刻,沙陀族將領李克用率精銳騎兵加入戰局,對黃巢起義軍形成了致命打擊。李克用麾下的沙陀軍以勇猛善戰著稱,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