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封貝勒
萬曆四十年(1612年),莽古爾泰尚處於少年時期,但他已經展現出非凡的勇氣與軍事才能。這一年,他跟隨其父努爾哈赤征伐海西女真的烏拉部。在這場戰役中,莽古爾泰表現得極為英勇,率領部隊連克烏拉六城,顯示出了他超乎常人的軍事領導能力。面對烏拉貝勒布佔泰,莽古爾泰請求渡河追擊,但努爾哈赤考慮到長遠的戰略佈局,對他說:“不要去了!沒有僕從怎麼能做主子?沒有臣民如何做君主?只要削弱他就行了。”努爾哈赤的這番話,既是對莽古爾泰的保護,也是對戰略全域性的考量。因此,他們摧毀了烏拉的六城後,轉而向富勒哈河轉移兵馬。次日,莽古爾泰在烏拉河附近建起了一座木城,並留下一千多人駐守。
到了天命元年(1616年)四月,努爾哈赤正式建立了後金政權,並封賞有功之臣。在這一系列的封賞中,莽古爾泰被封為和碩貝勒,與代善、阿敏、皇太極並稱為“四大貝勒”。按照年齡排序,莽古爾泰位列第三,因此他也被稱為“三貝勒”。這一時期的四大貝勒共同執掌政權,各自統領不同的旗營,其中莽古爾泰負責統領正藍旗。
二、隨從作戰
天命四年(1619年),明朝遼東經略楊鎬指揮四路大軍攻打後金。西路軍由杜松率領六萬人出撫順關,東路軍則由劉綎率領四萬人出寬甸。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莽古爾泰隨從努爾哈赤守衛界藩城,並在薩爾滸的谷口設下伏兵。當明朝軍隊過了一半的時候,後金軍開始反擊。莽古爾泰與貝勒代善等人率領一千餘人的精銳部隊增援吉林崖,合師後金軍主力,對薩爾滸山上的明軍發動猛烈攻擊。明軍在山上設營抵抗,但最終被後金軍擊敗,杜松在此役中陣亡。緊接著,莽古爾泰又隨努爾哈赤回軍擊潰了攻打棟鄂的劉綎。同年八月,莽古爾泰再次隨大軍討伐葉赫,圍困其城池,迫使葉赫貝勒布揚骨及其弟布林杭古投降,葉赫部隨之被平定。
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率軍伐明,從懿路、蒲河出發。努爾哈赤命令莽古爾泰帶領部隊驅逐撤退的瀋陽明軍。莽古爾泰率領一百餘精銳騎兵追擊明軍總兵李秉誠和副將趙率教,一直追擊至瀋陽東部的渾河邊才退軍。
天命六年(1621年),面對鎮江城降將陳良策叛投毛文龍麾下的情況,莽古爾泰偕同貝勒代善將金州的居民遷移到了復州,以確保後方的安全穩定。
天命十年(1625年),莽古爾泰率軍攻克明朝的重要據點旅順口。同年,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入侵科爾沁部,圍攻克勒珠爾根城。莽古爾泰率兵前往救援,當大軍抵達農安塔時,林丹汗聞風而逃。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率軍討伐內喀爾喀的巴林部。在努爾哈赤命令諸貝勒率兵襲擊錫拉穆楞的行動中,其他貝勒因為長途跋涉感到疲憊而不敢繼續前進。唯有莽古爾泰沒有停下,他獨自率領部隊在夜間渡河發起攻擊,俘獲了大量的人員和物資,為後金軍贏得了巨大的勝利。
三、天聰時期
天聰元年(1627年),皇太極剛剛即位不久便發起了寧錦之戰。在這場戰役中,莽古爾泰率軍進攻明朝的廣寧右屯衛,接著又擔任偏師守衛塔山的糧運線,確保了後金軍後勤的暢通無阻。
天聰三年(1629年),莽古爾泰再次隨從皇太極率領的八旗大軍進攻明朝。貝勒阿巴泰和阿濟格從長城的龍井關突破進入明朝境內,攻打漢兒莊,斬殺了明漢兒莊副將易愛等。莽古爾泰偕同貝勒多爾袞、多鐸作為接應部隊,成功迫使漢兒莊投降。隨後,莽古爾泰又成功勸降了潘家口守備金有光、中軍範明良、蔣進喬。與此同時,皇太極親自率軍攻克了洪山口,並逼近遵化。
在這一系列攻勢中,莽古爾泰自漢兒莊整合軍隊,擊敗了明總兵趙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