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離喧囂都市的上海市崇明島縣,有一座寧靜祥和的小鎮。這裡宛如世外桃源一般,歲月靜好,但也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而今天要說的,便是那些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基層事業工勤編人員。
晨曦初現,鳥兒歡快歌唱,微風輕拂,送來一絲涼意。曹榮榮,這位已在基層摸爬滾打十載有餘的事業工勤編人員,如往常一樣早早抵達辦公室。他輕輕沏上一杯香茗,然後便全身心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
曹榮榮只是鎮上眾多事業編中的一員,其所在單位共有 59 個編制名額:行政編制僅佔 28 席,且包含 9 位科級領導;餘下的 31 個,則屬於事業編制。平日裡,相較於行政編同事,身為事業編的他們需要肩負起更多的任務與責任。
曹榮榮經常從各種媒體平臺上看到有關基層公務員工作艱苦、待遇微薄等話題的討論,然而他心中非常明白,那些跟他一樣在基層努力拼搏的事業編人員,則很少被人們關注到。他們彷彿成了被社會遺忘的一群人,一直都在默默無聞地奉獻著。
在曹榮榮漫長的職業生涯裡,他親身經歷了無數的無奈和苦楚。尤其是那極為有限的提拔晉升通道,使得像他們這樣的事業編人員幾乎感覺不到任何上升的希望。過去整整十年間,曹榮榮親眼目睹過的事業編制得到提拔的案例僅有兩例。其中一個人獲得了事業編制副科級別的晉升,但實際上,這種職級的提升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變化。而另一個人雖然成功轉為了行政編制,但由於年紀較大,副科級已經成為了他職業發展的上限。
相較於公務員而言,事業編制人員的職稱評審可謂是困難重重。尤其是那些身處專業技術崗位之人,若想晉升至中級職稱,不僅需耗費漫長時間積累資歷,還得考取相關證書;倘若所學專業與實際工作崗位並不契合,那難度係數更會直線飆升。至於管理崗位的事業編制人員,其所處狀況同樣不容樂觀——職業發展空間極為有限,猶如觸碰到了天花板一般。儘管事業單位改革為他們帶來了些許曙光,但機遇仍舊稀缺無比。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這些所謂的機會無異於鏡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
此外,薪酬福利方面的差距亦令曹榮榮倍感酸楚。公務員每月均可享受車輛補貼,然而身為事業工勤編他們卻無緣此項福利。雖說兩者之間每年僅相差六千餘元看似微不足道,但考慮到他們年收入不過區區五萬元上下,這筆錢無疑已構成一筆頗為可觀的支出。更令他心生不滿的是,在退休及逝世後的安置待遇方面,公務員亦遙遙領先於他們。
在體制內,公務員和事業工勤編人員的地位也有著明顯的差別。公務員被稱為“幹部身份”,而事業工勤編人員則被稱為“事業工勤編”。這種身份的差異,不僅體現在稱呼上,更體現在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中。
然而,儘管面臨著這麼多的困難和挑戰,曹榮榮和他的同事們依然堅守在崗位上,默默地付出著。他們知道,自己的工作雖然不被外界所關注,但對於小鎮的發展和居民的生活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
每當夜深人靜時,曹榮榮總會回想起自己的職業生涯。他感慨萬分,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裡的戰士,雖然孤獨、雖然艱辛,但依然堅定地守護著自己的崗位和信仰。他相信,只要心中有愛、有信仰,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曹榮榮獨自一人坐在辦公室,眼前是堆積如山的檔案,耳邊是同事們偶爾傳來的嘆息聲。他清楚,這些檔案背後是居民們的期待和需要,但他也明白,這些工作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認可。這種巨大的落差讓他倍感無奈。
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事業編人員們面臨著諸多困境。由於編制和名額的限制,晉升的機會極為有限。即使他們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