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總結了《金瓶梅》的寫實成就、刻畫人物性格的藝術特點,形成自成體系的《金瓶梅》藝術論,把古代“金學”推上一個新階段。張竹坡生活在十七、十八世紀之交,約與曹寅同時。這時,曹雪芹這位偉大的作家還沒有降生。但是,張評本《金瓶梅》已在藝術經驗、小說理論方面為《紅樓夢》奠定了基礎。蘭陵笑笑生、張竹坡都是曹雪芹藝術革新的先驅。張竹坡與《金瓶梅》如同金聖嘆與《水滸傳》,脂硯齋與《石頭記》,在歷史上佔有光輝地位。張竹坡是清代初期肯定評①參見吳敢著《金瓶梅評點家張竹坡年譜》,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版。

價《金瓶梅》、廣泛傳播《金瓶梅》、有叛逆思想,高舉進步文化藝術旗幟的年輕批評家。由於《張氏族譜》在徐州銅山縣漢王鄉發現,對張竹坡家世生平、評點刊印《金瓶梅》的壯舉、在小說理論上的貢獻等的研究,在歷史新時期取得了很大收穫。徹底糾正了張竹坡評點《金瓶梅》的懷疑論,破除了把張竹坡的《金瓶梅》評點看成除“說《金瓶梅》是一部史記,這一句還可取,其餘都是些冬烘先生八股調,全不足取”的說法。

從而促使研究者把張竹坡列專章論述載入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小說史的專著,給予其應有的歷史地位。張竹坡評點本是以崇禎年間刊印的《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為底本,是批評家積極參與小說文字進行審美接受的成果,將文字的潛在效能結構與批評家評點結構結合,使《金瓶梅》文字得到新的實現,在有清一代以至全世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張評康熙本今存三種版式:1扉頁牌記“本衙藏板翻刻必究”,卷首謝頤序署“康熙歲次乙亥清明中浣,秦中覺天者謝頤題於皋鶴堂”。扉頁上端無題。框內右上方:“彭城張竹坡批評金瓶梅”,中間:“第一奇書”,左下方:“本衙藏版翻刻必究”。有模刻崇禎本圖二百幅,另裝二冊。書口為“第一奇書”,無魚尾。正文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正文內有眉批、旁批、行內夾批。正文第一回前有《竹坡閒話》等總評文字(缺《第一奇書非淫書論》《凡例》)。每回前有回評。回評刊回目前另排葉碼。正文回目另葉刻印。回前評與正文不相連線,有的回評末有“終”字或“尾”字,表明回評完。這樣刻印易裝訂不帶回前評語的本子。六函共三十六冊。刻印精良。日本鳥居久靖氏謂“此書居於第一奇書中的善本”(《金瓶梅版本考》)。吉林大學圖書館藏有此種版本一部。

2“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與上書同板,不帶回前評語。只是在裝訂時未裝入各回的回前評語。首都圖書館藏有此種版本。3“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行款、版式、書名頁、牌記與吉林大學圖書館藏本大致相同,粗看容易判定為同板,但是細緻考察,可發現扉頁相異之處。此版本為皇族世家藏書,卷首蓋有恭親王藏書章。在總評《寓意說》“千秋萬歲,此恨綿綿,悠悠蒼天,曷其有極,悲哉,悲哉!”之後多出二百二十七字:作者之意,曲如文螺,細如頭髮,不謂後古有一竹坡為之細細點出,作者於九泉下當滴淚以謝竹坡。竹坡又當酹酒以白天下錦繡才子,如我所說,豈非使作者之意,彰明較著也乎。竹坡彭城人,十五而孤,於今十載,流離風塵,諸苦備歷,遊倦歸來。向日所為密邇知交,今日皆成陌路。細思床頭金盡之語。忽忽不樂,偶睹金瓶起首雲,親朋白眼,面目含酸,便是凌雲志氣,分外消磨,不禁為之淚落如豆。乃拍案曰:有是哉,冷熱真假,不我欺也,乃發心於乙亥正月人日批起,至本月廿七日告成。其中頗多草草。然予亦信其眼照古人用意處,為傳其金針大意云爾。緣作寓意說,以弁於前。筆者按:至今所見張評本早期刻本、翻刻本均無此段文字。此段文字,已排印於《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校注本(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版),公諸於今世讀者。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