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和言行,與一本書有很大的關係。”

苗君儒問道:“哪本書?”

何大瞎子說道:“還記得我第一次給你上課時,你看的那本書嗎?”

苗君儒怎麼不記得呢?那是林淼申給他所在班級的學生們上的第一課,講課的內容與考古毫無關係,而是講述“五四運動”爆發時北大校長和諸位知名教授不遺餘力營救被抓學生的故事。雖然林教授口沫橫飛而意氣風發,故事講得驚心動魄,扣人心絃,但苗君儒興趣索然,低頭看起了書。

他不熱衷於政治,更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去實現什麼主義,他只想在考古學上有所建樹而已,就這麼簡單。

他這種不懂得尊重教授的舉動,自然引起了林教授的不滿。他看書看得津津有味,絲毫沒有注意到林教授已經走下講臺,來到了他的身邊。

林教授一把奪過苗君儒手裡的書,原本要出言斥責他,當看到書名時,林教授的臉色頓時變了。

這是一本宋刻版本的《太平經》。

《太平經》是早期道教的主要經典,以陰陽五行解釋治國之道,宣揚散財就窮、自食其力,又名《太平清領書》。漢代曾流傳三個版本的《太平經》:西漢成帝時齊人甘忠可造《天官曆包元太平經》十二卷;東漢順帝時宮崇上其師于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太平清領書》一百七十卷;張陵《太平洞極經》一百四十四卷。均已佚。《正統道藏》所收《太平經》僅殘存五十七卷,另收唐末閭丘方遠《太平經鈔》十卷及《太平經聖君秘旨》。

有關《太平經》一書的最早記載是范曄的《後漢書》。《後漢書·襄楷傳》中記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襄楷上書曰:臣前上琅邪宮崇受于吉(一作幹吉)神書,不合明聽。《襄楷傳》又記載:初,順帝時,琅邪宮崇詣闕,上其師于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太平清領書》。唐章懷太子李賢注說:神書,即今道家《太平經》也。其經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照李賢的說法,神書即《太平經》。此神書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部,每部十七卷,共一百七十卷。

這部神書是于吉在曲陽泉水上所得,但得之於何時、何人,歷史上都沒有公論。

一個剛入學沒多久的考古系學生,居然喜歡看這樣的書,不得不令林教授刮目相看。他合上書,和顏問道:“你對此書瞭解多少?”

他以為苗君儒會回答出這本書的歷史及相關內容,哪知苗君儒說道:“我才剛剛開始看,原以為是本佛經,誰知是道家的東西。”

苗君儒的回答引來其他學生的鬨堂大笑。

林教授將書還給苗君儒,說道:“其實佛道本是一家,其教義和宗旨都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個人的修為和對教義的認知程度。好好看吧,也許哪一天你會發現,這真的是一本神書。”

他接著轉向其他學生,大聲道:“人各有志,不可強求。以後我的課,你們願意聽的就好好聽,不願意的,可以像他一樣,看你們喜歡的書。”

以後的課程裡,在林教授的滔滔不絕之中,從上古神話,到明清簡史,從青銅器皿和玉器的分類辨別,到歷朝金銀瓷器和書畫的鑑賞,讓學生們領略了什麼才是博學。

自那以後,林教授又拿了幾本類似的書籍給苗君儒看,諸如東晉郭璞所著的《葬經》以及註譯的《周易》和《山海經》,唐朝丘延翰的《理氣心印》,楊筠松的《疑龍經》和《撼龍經》,南唐何今通的《靈城精義》,並要他對其中的一些地方加以註譯。

一個考古系的學生,怎麼可能不精通風水堪輿呢?

想到這裡,苗君儒暗驚,問道:“如果老半仙手裡的那本奇書真的是《太平經》,那《太平經》與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