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有過上面的情形之後,你會受到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指責,或者你會得到不知好歹的名聲。總之,不會有什麼好的字眼用在你身上,你成了一個“賤人”。

其實,你大可不必心煩,因為和你一樣,每個人都會有那樣的階段,都會發生那樣的事情,換句話說,也就是每個人都是“賤人”。而且,現在的一些理論也證明,這種每個人都是“賤人”的理論是有依據的。經濟學家和生物學家早就為我們準備好了證據。

在經濟學中,談到需求理論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可能是根基一般的理論,那就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這個規律是說,當你連續消費某一物品時,經過一定點之後,該物品給你帶來的效用是遞減的。比如說,你餓了,想吃飯。假定你吃的是饅頭,第一個熱騰騰的饅頭吃下去的時候,你覺得真是一種享受,明顯地感覺到饅頭的香味,真的是味道好極了。於是你急不可耐,狼吞虎嚥地吃下第二個、第三個……慢慢地,你發現剛才還香氣撲鼻、甜美非常、讓自己饞得不行的饅頭,現在卻難以下嚥了,剛才還狼吞虎嚥的你,現在只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甚至是用手撕一點吃,“若有所思”地吃了。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起作用了。這個規律決定了需求曲線是向下傾斜的,也決定了你在買同樣的東西更多時,你會要求更低的價格,而老闆一般也會接受。

效用:指商品滿足人的慾望的能力,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的時間內,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連續增加的商品消費中所獲得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量是遞減的。

別人對你的好心好意也是可以用這個規律來解釋的。一開始,別人對你稍微好一點,你就會高興個半天,但長此以往,你也就習慣了,沒有什麼感覺了,麻木了,你認為那是自然的、當然的事情。同樣多的好已經無法產生像以前那樣的效果了,只有意外的驚喜才能讓你心動,甚至到了一定的程度,你會覺得那種好是一種負擔,不願意再接受,也不願意再消費了。這裡,某個人對你的好,從一定時間來劃分,就是你連續消費的物品了。

可能有時候你自己也不想這樣,想對別人的好給予相同的回報,做出同樣的反應,有一樣喜形於色的表情。但是,你覺得很無奈,根本不可能還有開始時候的那種效果,你裝不出來,也不想裝。其實,這也是有生理學根據的。根據刺激反射的觀點,我們的細胞會對刺激做出反應,當我們連續集中注意力於某事物時,我們的注意力在遞減。這就是韋伯定律。

遞減過程是一個控制系統,大腦皮層控制資料從此刻到彼時,我們把這個反饋網路看成是一個具備自我調節能力過程的系統。這種自我調節組成了我們生命的各個層次,上達社會中的各種個人行為,下至細胞新陳代謝。這就是我們宏觀個人行為的微觀基礎。埃奇沃思(Edegworth),首先將其引入微觀經濟學,成為邊際效用遞減的生理學基礎。

現在,你可以放心了,說你是“賤人”,沒有一絲一毫的貶義;你是“賤人”,也沒有一絲一毫的不正常。因為,每個人都是“賤人”。

但是,你也沒有什麼資格就此解脫和高興。如果你覺得大家都和你一樣,都是“賤人”,自己也不比別人差,沒有什麼可慚愧的,並由此對上面所說的兩件事情心安理得的話,那麼,只能說明,你還是一個“賤人”,你只是一個“賤人”,你只停留在一個“賤人”的層次。

要想超越於“賤人”的層次之上,要想不再是“賤人”,你必須能夠改變自己的態度,不以做一個“賤人”為榮。你要知道別人的好壞,不與大多數人相同,因為從來能成點事情的人,都是與大多數人不同的人。

為什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