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望前輩不吝賜教。”

“亭淵革除了衙門的一些陋政,還利於百姓,這是好事,但是衙門政繁、事雜而編制不足,需要許多幕僚、募役才能讓衙門運轉起來,朝廷薪俸十分微薄,正堂、佐貳官,就算正編吏、役的薪俸尚且連自身也難以養活,而那些幕僚、募役的開支都要由正堂負責,所以才有了衙門這許多弊政出現,實不得已爾。老夫當年治州縣之時,雖然對這些陋弊亦有所知,有心治理卻無力迴天,只好睜隻眼閉隻眼,只是暗中約束,不讓下面的人弄得太過分就行,這也是官場一般的規矩。亭淵革除了一些陋規,雖然於百姓有利,卻減少了下屬的收入,實則是取利於此而施惠於彼。草民百姓,只需種田納糧當差就可,而衙署吏役與長官朝夕相處,勞於王事而無實名,亭淵何忍負他們呢?”

陶勳聽到鄧宏景的指責,心裡很不高興,面上沒有表露出來,只道:“民為國之本,居權者當恤下民,民者為稼穡百業,繳賦稅以養國,服力役以強國,所求者不過一頓溫飽。然衙署吏役借官府所任之權煩擾百姓,收取錢財,有稍不如意則百般刁難使百姓蒙苦者,有上下其手奪人產業者,凡此種種不可盡數。吏役者,循上意執行諸政,僅為苦勞,百姓所得恩惠來自於上官而非其吏役。自古勞力者賤值,故晚輩認為吏役索取者倍於其應得,才裁省陋規。”

鄧宏景聽了作不得聲,半晌才道:“看來亭淵已有定策,老夫空自多憂了。”

陶勳接著:“實則恤民之苦,並非止於革除衙門陋規就可,要在使百姓收入漸高,使地之產多增,此方為正道。而衙門開支與朝廷薪俸的矛盾也要靠這個途徑來解決。”

“哦?老夫還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道理,願聞其詳。”

“晚輩打個比方,一戶之家三丁,耕租田二十畝,歲產二十四石,若能令田地之產多兩成,則多出四石八斗糧食,如果官府保護他們增產不被租主吞走,則四石八斗糧食除去補充口糧之外有一半留存,兩石四鬥按官價折銀二兩四錢,假設其一半用於做衣服,則裁縫得三分之一,布店得三分之二,然後布店所得之一兩六錢銀子,有一兩要付給織布坊、染布坊、桑家等人。這些人也要吃飯穿衣,得到的錢花出去。這樣算來,若田地之產增加兩成,則受惠者不限於農夫,可使百業都被其澤,若官府按一錢收稅,農夫處收四錢八厘,衣店處收兩錢四厘,裁縫處得八厘,布店處得一錢六厘,止算到此就合計九錢八厘銀子,其他各業還有稅入,合計之值不少於一兩。要是這些多產的糧食被田主收走,就算田主肯主動交稅,官府也只能得到四錢八厘,還有六錢銀子就沒了,此外各業的收入也就沒有了。所以官府就要保護農夫的利益,也是在保護自己的利益呀。”

“然則如果增收部分由田主收去或者由吏役得去,不一樣也要花出去嗎?”

陶勳搖頭道:“表面上是這樣,實則不然,有錢者無非兩種,一種以錢買地廣置田產,而買田產又不是說買就能買到的,於是錢被屯積起來沒有被花出去,官府從這些錢裡得到不任何好處;另一種人有錢就到繁華城市花費,錢都流到外地去了,本地得不到這些錢,官府更得不到。錢只有在流通之中才能生錢,只有花在本地,本地百業才能得到好處,官府也才能得到好處。只有讓貧苦的人手中漸漸有錢,他們將錢花出去,各工坊的生意也會好,官府的收入自然也會高,到時只需徵少數幾項雜稅,就足夠衙門開支,到那時就算給每個吏役多發一倍的薪俸也不是不可能的,何必再去盤剝百姓呢。”

第十五章 狐妖現身(上)

“亭淵之說,發人未想,老夫領教了。”鄧宏景雖然直覺地知道陶勳說得有道理,但是在他的心裡認準了錢總要進自己的手才穩當,給了那些卑賤的草民百姓,他們就要穿得跟官紳人家一樣,最後弄得天